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三味书屋>>阅览文章
重阳节——民俗最多的节日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7/10/26 10:00:24 | 412次浏览

重阳节——民俗最多的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年十月廿八日为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又谐音久久,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是集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重阳节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活动。因此,可以说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民俗最多的节日。

重阳节,举家,倾城出游,欣赏秋景,俗称“踏秋”,与“踏春”相对,都是观赏美景,祈福的活动。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是为了金秋九月(农历),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与登高相联系的是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人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与赏菊相联系的是饮菊花酒。菊花酒被认为是强健身体,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逢重阳必饮。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即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

重阳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她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只是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举行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是在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有了登山聚会、饮菊花酒、赏菊的习俗。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zhūyú朱娱)会。”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迄今未改。”可以说,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人们认为茱萸有益长寿,故采摘茱萸花枝插头已成风俗。王昌龄诗“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诗“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诗“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此时,敬老已成重要内容。佚名《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诗云:“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写出了老人们重阳节欢聚宴会、饮菊花酒、互相祝愿健康,希望青春倒回的情况。

宋代,重阳节形成规模。

明代,重阳节,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到了现代,重阳节逐渐在人们的记忆和习惯中淡漠。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2亿以上老人有了自己的节日。 但这只是取重阳节敬老之内容,没有其它内容,所以我们今天的重阳节已不是古代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节在唐代以后成为重要节日,自然成为文人歌咏的题目。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

张籍 重阳日至峡道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写于重阳节次日,道出了节日的内容——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标题】:重阳日

白居易 重阳日

敬亭山外人归远,峡石溪边水去斜。茅屋老妻良酿酒,东篱黄菊任开花。

柳永其五(重阳)

淡荡素商行暮,远空雨歇,平野烟收。满目江山,堪助楚客冥搜。素光动、云涛涨晚,紫翠冷、霜山献横秋。景清幽。渚兰香谢,汀树红愁。

良俦。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浅酌低吟,坐中俱是饮家流。对残晖、登临休叹,赏令节、酩酊方酬。且相留。眼前尤物,盏里忘忧。

李清照《醉花阴》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女词人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人比黄花瘦”为令人叫绝之名句。

南宋 陆游 重阳

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