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多棱镜>>成人通道>>阅览文章
学霸必然是从好习惯开始的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7/9/28 9:27:10 | 264次浏览

学霸必然是从好习惯开始的

(维清)前面说了好习惯的重要性和作用,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好习惯要如何养成,有什么特别的秘诀。

教育这件事因为国内的产业化浪潮太过巨大,很多年轻人甚至不敢要孩子,二胎政策来了,很多人不敢要第二个,不为其它,教育成本太过昂贵,承受不起。

最好的幼儿园,最有名的小学,口碑最好的初中,升学率最高的高中,每一级都不是平常人的菜,如果再加上极其昂贵的学区房,天价的补课费,这些往往都是压垮家长神经的超级敏感刺激物。

教育真的离不开这些投入?

教育真的是这些投入堆出来的未来?

我一直跟人说一个例子,你看看那些马戏团的训狗就知道了,有时教育就这么简单,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小狗智力再弱,给点好处做个动作,习惯成自然。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个懵懂的孩子,开始时对世界充满了渴望,希望了解世界,只要给孩子一点点好处,他就愿意跟着你做任何事情,关键是读懂孩子的需求,最忌讳的是忽视孩子的天性;如果读懂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教育就很容易,如果违逆孩子,教育就变得异常的艰难,这是所有家长需要反省的地方。

专注力

好习惯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是所有做事的基础,也是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唯一手段。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不论是科学家、作家、企业家,专注力都是必备的基础素质之一。

没有专注力,就没有人的一切。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探索世界的深度,和他们的专注力是成正比的。家长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维护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在认真的搭积木,只要他神情专注,家长一定不能上前干扰,时间越久,就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只要孩子的面对的事物是安全的,家长就一定不要去干扰,如果孩子认真玩积木超过了半个小时,家长一定要给赞扬,要让孩子明白,他做了一件让大家开心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习惯,他专注做事情,会得到赞扬,这样他会获得很大的愉悦感。

当孩子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干扰孩子,甚至要求孩子去做大人认为好的有用的事情,比如孩子在乱画的时候,让孩子去背诗,或者数数,这是最坏的教育。因为越小的孩子,接受能力越弱,学习固定知识是最难的,而在孩子行为能力尚未健全的时候,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却是最佳时机。

培养专注力,一个是利用孩子天生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玩游戏,有的喜欢听故事,有的喜欢玩具,有的喜欢玩赛车等等,这种只要自然满足就行了。

另一种是诱导孩子喜欢大人布置的目的性技能,比如画画、弹琴、运动,甚至学外语等,诱导用什么方法?家长可以自己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找,比如孩子喜欢跟着妈妈玩,那么妈妈去弹琴,孩子自然会跟着,然后孩子弹琴了,妈妈只要想法给孩子反馈,妈妈很开心,这样孩子下次就很乐意弹琴去了。如果孩子很喜欢吃零食,那么家长的只要要将这个环节,放到孩子做一件诱导任务(游戏)之后,让孩子将他喜爱的零食与前面完成的任务自然连接,这样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产生了一个愉悦的意识,久之他就会喜欢上这件事。有了喜欢就是最好的开始。

余量控制

余量控制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是家长们最容易忽视的,好习惯的养成与这有极大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应试教育的错,主要在此,并因此变得面目狰狞,应试教育如果在余量控制这一关做得很好,那么应试教育也就不会对孩子造成坏的影响。

什么是余量控制,就是家长如果要为孩子安排一件需要他完成的事情,一个要有时间概念,一个是时间的控制一定要留有余量。比如一个孩子搭成一个桥状的积木,他玩的时候,可以用十分钟搭玩,那么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要将时间设定在15分钟,要让孩子轻松完成,孩子越小余量越大,这样孩子完成任务之后的愉悦感就越大,有了愉悦感,孩子就会对下一次的任务充满了期待,只要这种期待保持下去,成了习惯,他长大后的任何学习都会自觉自愿的去做,因为有他已经有了享受完成后的愉悦感的习惯。

这种愉悦感就是所谓的愉快学习的真相,并不是学习是愉快的,学习有时很苦很累,所谓的愉快,只是完成后的奖励而已,而且这种愉悦感深植人的内心,是一种深度的体验,这也是一般的浅表感官体验所不能代替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有时间规定的的任务(玩),就是孩子的玩与教育的区别,同样的搭积木,孩子自己搭是玩,在家长的要求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过程,就是教育。所以,在孩子(婴幼儿)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任何在大人、教学机构安排下的规定任务,最好都是以玩的形式出现,都属于学习。

其关键就是任务量的安排,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智商都不一样,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时间都不一样,但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要给孩子的任务完成留出余量,要让孩子完成后有愉悦感。愉悦感的获得,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里必须提醒,教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学外语,算算术等等,只要孩子当玩,都可以做,但是如果当成必须完成的量化课程,就是错误的教育,因为这些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学的习惯,可以反馈愉快的感受,绝不能量化为目的。

现在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为大家认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孩子在学习完成后,没有愉悦感,原因很简单,所有布置任务的老师或者家长,都是以自私心理来安排学习任务,孩子需要完成任务的量(作业量),远远超出孩子幼小年龄可以承受的能力,孩子完不成任务就成了必然,就要怪罪孩子,甚至责罚孩子,这样每一次学习的结尾,都演变成了一次灾难,久之,孩子逐渐的对学习产生厌恶,以致长大以后,成了必然的网瘾患者,因为网络游戏里,每一次任务完成他都可以获得称赞和奖励,愉悦感非凡。

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之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拉开距离,原因就在于每一次的学习结束,对孩子来说是愉快的,还是恶劣的体验。很多成年的科学家,从普通的生活来说非常的不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陈景润,被打成右派,吃穿住都是惨不忍睹,但是他在纯数学的海洋里遨游,感到特别的满足,原因就是他过去的养成的学习习惯,他知道在探索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再苦再累,完成任务后的享受是巨大的,甚至数学外的环境越是恶劣,他越会缩进数学的世界,因为那里又被他小时候反复证明并得到的完成任务的快感的诱惑。

学霸的孩子,之所以成为学霸,他们对学习后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一样的,就是愉悦感在等着他们。每一次学霸们得到一个新的学习项目,他们会神情专注充满热情的投入,心无旁骛地完成,其实就是为了得到完成后的愉快和喜悦。这是一种从小建立的习惯性感受,一辈子受用,甚至成年以后,他们可以凭此习惯,成为顶尖的科学家或者艺术家,因为任何巅峰的探索都是苦寒之地的旅程,不会有太多的快感,但是因为养成了最后体验的习惯,走下去就成了一种自然的行为。

一个孩子在哭泣,妈妈或者老师还在边上不停的催,“你快学呀……你快写呀……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出现这种场景,绝不是孩子的错误,是大人的错,急功近利永远是教育的大敌。

做为家长需要都点儿童心理,比如孩子的专注力是有限的。

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得到以下统计数据:儿童注意力的稳定储蓄时间为:

5——6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5分钟;

7——10岁,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

10——12岁,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5——30分钟

12岁以上,注意力集中时间能超过30分钟。

家长或者老师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当成一门艺术来设计和执行,量太足不行,孩子受不了,量太少也不行,因为没有压力也是废材,正好有点余量才是艺术。

激励机制

这个是前面余量控制的加量版,如果不与余量控制共同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

激励机制使用的范围就是在幼儿孩子完成任务,学龄儿童完成作业之后,家长或者老师的行为动作区域。

上面说了,余量控制可以让孩子得到愉悦感,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甚至是潜意识的感受,作为教育者,家长或者老师如果在孩子完成任务以后,在给予一个外部的奖励,那么这种愉悦感会得到加强,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习惯性条件反射,心灵产生习惯性依赖,他长大以后,遇到任务,就会拼了命的要去完成,因为他这种久已积累的习惯就像鸦片瘾一样深藏在内心深处,每过一段时间就还要过过瘾,甚至没事找事也要弄点事情做做,过瘾成了动力。这种特质,其实也是任何一个凭借自身能力,而获得成功的人的特有的品质。

为什么要说激励机制而不是奖励机制,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环境不一样,智商能力也有差异,所以,物质的奖励并不是最好的,而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得到愉悦快乐的外部感受才是第一位的,这种激励除了物质奖励,比如孩子喜欢的吃、用的东西,他渴望得到的玩具,还有精神上的,比如爱他的亲人的口头夸奖,一个拥抱,甚至一次抚摸,得到后面更好体验的机会等等,奖励不论大小,在大人关注的范围里,孩子的每一次尝试都必须得到正面的夸奖和激励,这样才能让他满怀热情的去期待下一次的行为探索,成为习惯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纯物质奖励要避免,因为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最好,比如《人民的名义》开头的那个小官巨贪,面对一房间的钞票,对他除了恐惧并没什么特别好的体验,他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碗炸酱面,感觉滋味美翻天,因为他从小很穷,学习的动力,就是前面提到的完成任务之后的愉悦感,被他用发财,或者发大财诠释了,这种因为家庭环境演化出来的感觉,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的原动力,力量非常可怕,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

物质这东西,永远的一柄双刃剑,没有的时候很伤人,多了也伤人,自己体会吧。(维清)

题外话:

现在很多家长,紧盯在孩子的背后,学校已经布置了很多的作业,家长还找到很多的课外补习,一刻也不让孩子放松,让孩子不堪其累,完不成就施加威逼利诱,逼迫孩子完成,小学还可以,初中还勉强,但是这种逼迫式模式,基本上很难通过高中课程学习,因为高中的课程更难,孩子的自主性更大了,可以反抗的能力也更强了,大量的孩子就是在这个阶段掉链子,好一点的是成绩下滑,差的就被淘汰了,因为孩子厌学,很聪明的孩子就是考不出好成绩,道理其实都在上面。

最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愉快的,如果教育的场面很恶劣,结果一定也是悲惨的,绝无例外,区别只是早到和晚到而已,但是一定会到。

对于每个家长来说,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点,来培养他的好习惯,要比去找那些名校重要的多,为孩子找到最符合他的激励机制,要比找昂贵的学区房重要的多。

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抵御周围不好环境对他的影响,而没有好习惯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其原因就是上面所说的,孩子所做的每件事情,他得到的感受,决定了他的未来,他学习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良性的反馈,他去学坏就很难享受,也就避免了他去学坏。

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昂贵的教育只是最贵的教育资源,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绝无附加值。

大道至简,永远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