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问题凸显 营养不均衡困扰青少年健康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7/5/22 9:13:59 | 264次浏览
儿童肥胖问题凸显 营养不均衡困扰青少年健康
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营养不均衡成困扰青少年健康的难题。
肥胖只是当前儿童“舌尖”安全面临的诸多困扰之一。在第28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校园餐饮营养均衡、食品安全监管等还有哪些薄弱地带?记者进行了调查。
健康营养知识匮乏 儿童肥胖问题凸显
由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
肥胖已不是城市儿童专利。由于农村青少年儿童食用越来越多高糖和高热量食品,肥胖者越来越多。“我们走访了许多农村,发现农村食育知识普遍缺乏,而且小胖墩越来越多了。”国家二级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公益部部长刘璐说。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清淡饮食开始向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方向转变。“在农村,一些人觉得多吃油、多吃肉对身体好,有营养。”刘璐说,西式饮食的普及,尤其是热量高的糕点和含糖饮料,也是诱发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甜饮料、糕点在很多家庭确实很常见,成了孩子的主要零食。
此外,很多人健康营养知识匮乏。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多数人不知道什么食物真正有营养,把鸡蛋卖了换方便面,用胡萝卜喂家禽。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不知道什么食物含蛋白质丰富。因为不喜欢吃鸡蛋,许多学生把学校免费提供的鸡蛋去小摊点换零食。而在刘璐看来,儿童肥胖率上升,既有物质条件好了之后营养膳食不科学的原因,也与大量垃圾食品充斥市场等因素密不可分。
儿童的“舌尖”安全存隐忧
包围校园的“五毛食品”,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名牌”的山寨食品、过期食品等堂而皇之地涌进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这些危害着青少年的食品问题近年来也屡屡被曝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彭亚拉曾就农村儿童营养和食品安全开展长达3年的研究。研究团队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地农村发现,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许多是劣质小零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这些劣质小零食中,仅辣条类就有30多种,且均产自小村镇的小作坊。
“偏偏这种三无产品,大多数商店都有,每个学生都爱,甚至有些学生用来当正餐。”刘璐说,调味剂食用过多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还容易造成饱胀感,影响儿童正常进餐摄取营养。
不少城市“校园餐”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家长没时间、学校没食堂、只能就近去校外的“小饭桌”吃饭,这是时下不少城市小学生放学后的生活写照。不少家庭作坊式“小饭桌”不仅无经营许可证、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无从业人员健康证,也不登记、不备案、不缴税。
科学膳食需家庭校园总动员
专家表示,助力青少年营养均衡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总动员。
“关于营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说不清,学校道不明,孩子更是不在意。”刘璐建议,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导,广泛开展学生营养知识咨询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安徽省岳西县温泉中心学校副校长朱银传建议,农村的学生家长及老师往往不了解如何搭配菜谱能够更有营养,这方面知识欠缺。他建议上级部门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营养知识的培训,或者请一些营养专家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此外,建议分区域、季节制定一些参考菜谱,方便基层学习。
同时,在中小学校食堂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监管方式转变,提升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河南、甘肃、重庆等多个省份正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河南食药监局餐饮食品监管处副处长张存勇介绍,通过在加工制作场所的安装录像设备,依托网络传输技术,让监管部门和公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实时观看厨房环境、加工过程、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储存状态等,可以形成师生、家长共同监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