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三味书屋>>阅览文章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7/3/28 9:07:45 | 335次浏览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先秦人喜欢吃什么饭?

以前文章说了中国人种植进口水稻,吃进口大米的事情。那么,中国人何时吃上米饭的呢,有什么风俗?这篇就来与“梧桐树下戏凤凰”的读者聊这个事情——

米与麦一样,都是古今中国人的主食。

中国人吃米饭的历史相当悠远。1973年在浙江余姚境内河姆渡遗址上,曾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人家的粮库里储藏量逾120吨的稻谷。经碳14测定,这批稻谷距今有7000年,籼稻、粳稻都有,且属人工栽培。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据公开的考古报告,出土时这些稻谷与刚入库的新稻一样,颜色鲜黄,外形完好,甚至可以看到颖壳上的隆脉和稃毛,有的稻谷还与枝叶共存。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为同期遗址所罕见。另外,在遗址上的灰烬堆积层中,还发现了炭化的谷粒。更有趣的是,在不少陶釜内底部,还留有烧焦的“锅巴”。

随后在与河姆渡相同地域的浙江嘉兴市马家浜遗址、浙江杭州市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上都发现了稻谷,有的年代比河姆渡还早。这些考古发现说明,那时的中国人,或者说那时的中国南方人早已吃上大米了,并且是生活中的主食。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其实,当时吃米饭的中国人已不限于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在以小麦为主的中原地区也吃上大米。

在河南安阳殷墟上便曾发现商代晚期稻谷遗存。史书的记载也证实,上古时中国北方人也吃米饭。《史记·夏本纪》有“令益与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大禹让舜帝的女婿益发给老百姓稻种,在低湿的田地种植,可见,当时地处中原的黄河中下游已种植水稻。

那么,早期中国人米的吃法和现在一样吗?差不多。普通人多吃米粥,最上档次的米饭应该是“蒸饭”。

蒸饭一直传到今天。但古人早期的蒸饭做法,与今稍有不同:先把米下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熟时再捞出来放进蒸锅(甑)中的箪子上,蒸熟。这种蒸饭在先秦时很流行,《诗经·大雅》中的《泂酌》一诗,开头就描写了时人做蒸饭的情形:“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意思是,远远的取那活水,那儿舀,这儿倒,蒸米饭真是好。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诗中的“餴”,就是蒸饭的方法。这样的米蒸成饭后,米粒胀大高起,饭粒之间不粘,一粒是一粒,如果在现代,用来做饭团更合适。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吃得最多的米饭不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这种干饭与现代一些地方将区别于粥的米饭说成的干饭,完全不一样,是真正的干饭——晒干没水份的饭。

秦汉时的干饭又称为“糒”。《说文解字》称,“糒,干也。”《释名·释饮食》说得更具体,“干饭,饭而曝干之也。”干饭的制作方法是: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当然,这种干饭并不一定要用大米来做,小麦也可以。

干饭做好后一般放在陶罐一类盛器中,随食随取。吃时把干饭投放进汤水中,这叫“飧”;如果是米与大豆一起制作出来的干饭,称为“糗”。因为糗与糒两种食物形态差不多,往往并称为“糗糒”。

(现代盖浇饭)

飧食,实际就是水泡饭,《说文解字》“食部”将之称为“水浇饭”,这与现代喜欢吃的“盖浇饭”不是一回事情,但在语境上有相通之妙。

干饭易于长期保存,携带和吃起来都很方便性,实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方便饭”。所以,干饭在汉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出行,人们往往将干饭随身携带,部队行军打仗,士兵也都带着干饭。

中国一考古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原始人家的粮仓里竟藏一百多吨稻谷

在居延发现的汉简中,有许多“糒”的记载。如有一版简上写着:“凡干饭廿一石八斗。”还有一版简上所记的米糒,竟然有231石之多。由此可见,干饭在秦汉人生活中消费量之大。

需要注意的是,干饭并不是一种上档次的美食,而是一种大众化的食物,有身份的人似乎不吃。汉末权贵隗嚣便为吃糗糒而羞愧,《后汉书·隗嚣传》记载,“嚣病且饿,出城餐糗糒,恚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