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真该改名字了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7/3/17 9:51:20 | 270次浏览
“香烟”真该改名字了
香烟姓“香”,早有历史渊源。美洲人用烟草提神醒脑,后传入欧洲,逐渐成为时尚。在中国明清以来的古籍中,人们因其解闷提神和交际应酬的功用而赋予其很多好听的名字,如芬草、仁草、干酒、金丝草、延命草、还魂烟、相思草等。1897年,中国第一支香烟出现在上海,由美国人菲利克携带来华零售。随着洋火的普遍使用,香烟也风靡整个中国。香烟到底香不香?
好像是。现代卷烟的烟丝中一般都添加了香料,闻起来确实是香的,烟民吞云吐雾时也很是享受。在中国,烟还很“吃香”:见面相互递烟,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方式;出国一趟,很多人都会在机场免税店买上两条馈赠亲友;烟还能“识”人,不同品牌的烟价格不同,也彰显着吸烟者的身份和地位。
但又不是。香烟点燃后的烟雾刺鼻呛人,第一次吸烟往往咳嗽不止。吸烟损害健康,影响生育、加速衰老,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最近有报道,某“老烟枪”吸烟四十年,其肺结构已呈网状,如同一个又一个“蜂窝”。
香烟姓“香”,早有历史渊源。美洲人用烟草提神醒脑,后传入欧洲,逐渐成为时尚。在中国明清以来的古籍中,人们因其解闷提神和交际应酬的功用而赋予其很多好听的名字,如芬草、仁草、干酒、金丝草、延命草、还魂烟、相思草等。1897年,中国第一支香烟出现在上海,由美国人菲利克携带来华零售。随着洋火的普遍使用,香烟也风靡整个中国。
“香”是个美好的字眼,人们的目光触及这些词语,鼻尖仿佛就能嗅到一阵香气。然而,香烟带给人们的感觉再美好,也改变不了它的成分——尼古丁加焦油。
把损害身体健康的卷烟称为“香烟”,是打文字上的“擦边球”,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使其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很多烟草企业通过变相的广告宣传,试图把烟草与成功、优雅、性感、品位相联系,极力美化烟草的形象,青少年就容易对“香烟”充满好奇,想吸上一口,尝尝香烟究竟是怎么个香法,甚至会在意识的自我强化中忽略了吸烟的危害。
在世界范围内,“吸烟有害健康”的结论已广受认同,卷烟遭到各国大多数民众唾弃,总体形象也很负面。然而,只有中国把卷烟称为“香烟”,其实这也是中国控烟现实的全豹一斑,非常不利于中国整体控烟的推进。不把“香烟”唤作“臭烟”,也要还它更准确客观的名字——卷烟。
心结不解,心魔难除。控烟在中国能否有效推进,各种“最严禁令”能否顺利实施,其根本在于能否形成对卷烟和吸烟行为普遍的社会认知和共同心理。
然而,只要香烟还姓“香”,公众对烟草的认知就是被误导的。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社会组织持续发力,同时媒体也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每一位公民也要在控烟上肩负起应有的使命,毕竟“禁烟控烟,人人有责”。
相信有一天,当我们不再用美好的字眼指代卷烟,不再把它当礼品、搞社交、显身份,中国的烟民队伍便会越来越小,控烟工作也会愈来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