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打骂孩子适得其反,低声教育提升威信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5/9/22 9:04:20 | 186次浏览
大声打骂孩子适得其反,低声教育提升威信
很多家长都有被孩子惹毛的时候:在家里上蹿下跳,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去超市偏要买玩具,不依着就撒泼打滚;邻居上门告状,说你家孩子又动手打了她的孩子……好多家长都会被激怒,大声呵斥,甚至动手就打。然而次数多了却发现,这样的“大喊教育”效果并不好。孩子要么越来越皮,要么越来越没自信,要么干脆成了“两面派”,当着家长的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其实,在教育方式上,不妨尝试低声教育,给孩子留些自信和反思的机会。
低声教育能让自己平复情绪,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家长在被激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会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低声教育实际反映了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孩子是为了转变孩子,但孩子能否转变,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不在于其表达的声音高低,而在于有没有道理,能否为孩子所接受。
防止孩子反感,产生抵触心理。家长大声呵斥、声嘶力竭的威慑可能当时会把孩子震住,产生暂时的效果,但孩子心里不服,只是屈从,长远来讲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气用在讲清道理上,这样孩子能听进去,不反感,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为。
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放低声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隐藏的信息是我跟你说了一遍,你就记住了,并按照我说的去做。"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了信任和尊重,反过来也会尊重家长。
低声教育有助于提高家长的威信。一个动不动就朝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的家长,在孩子眼里,多半是因为拿他没办法。以后孩子不但会越来越不听话,还可能变得不尊重家长、顶撞家长。
要做到低声教育并不难,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家长应加强修养,遇事不慌。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难免出现偏差,家长要有心理准备。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遇事不着急,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
养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议的习惯,而不是下命令。平时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强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会去做。把孩子当成一个成人来交流,对他要有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励,这比单纯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暂时不理解的、没做到的,家长可以适当让步,适当等待,给些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为了改变孩子,不能寸步不让,不可能说到就让孩子做到。
开口时把音量降低几度,语速放慢一半。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小时候也会犯错,不听话。所以,对孩子不要真生气,小孩子不懂得行为规则,犯错或屡教不改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发脾气前,尽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语速,这样自然就会压住怒火。可能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值得生气。
想批评孩子,先以正面的语言开头。孩子虽然犯了错,但绝非不可饶恕,更不能因为自己控制不住怒气,就对他全盘否定。所以,先说几句正面的话,比如“妈妈知道你今天很开心,很喜欢在屋里跑来跑去,但是妈妈刚才告诉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评,既能帮家长降下怒火,也不伤害孩子的自信。上来就批评,孩子会觉得委屈,时间长了很容易会轻易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
把姿态放低,俯下身子或蹲下来,不要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家长居高临下地批评孩子,很容易就会控制不住大发脾气,而跟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则有助于压下怒气。俯下身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样才是出于爱的教育,也能让孩子爱自己。孩子爱父母,自然不愿意让对方生气,做事前会揣摩家长的要求,按要求去做,取悦家长。
需要注意的是,低声教育不是哄着孩子、无限度包容和放任他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他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