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放大镜>>三农之友>>阅览文章
季节性猪病多发 防控尤为重要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5/4/29 9:08:34 | 154次浏览

季节性猪病多发 防控尤为重要

  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这两种疾病在各养猪场流行愈来愈严重,并呈现混合感染趋势,很难从临床症状上区别开来,因此习惯上将二者合称为“冬季拉稀病”或“雪风灌肠”。

  该类猪病在冬末春初多发,尤其是12月至翌年4月高发,常呈地方性流行。在猪群中如有一头猪发病,数日内可迅速蔓延全群,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越高,哺乳仔猪发病,常会造成大批死亡。

  症状

  初发病猪群,潜伏期为1-3天,感染后很快传遍猪群,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度死亡为特征。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继而呕吐,发生频繁水样腹泻,随后病猪极度口渴,并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症状,且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一般10日龄仔猪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病愈仔猪往往生长受阻,体质虚弱。

  防控

  强化综合免疫 在该病流行前抓好早期预防,每年冬季应全群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一般断奶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每头注射1个剂量,母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未断奶仔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经产母猪一般在产前一个月接种,断奶仔猪在断奶后10-15天接种。接种部位以后海穴效果为好。

  严格饲养管理 要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防寒保暖、通风换气工作,保证猪舍清洁干燥,还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日常要给猪群提供充足的饮水,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抗病能力。

  注意消毒灭源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尤其对产房要交替使用广谱消毒药严格消毒,注意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猪只。当猪群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猪舍、环境、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切断传染源。

  治疗方案

  从10月至翌年4月,母猪群每月在饲料中添加肠泰和绿益态,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益生菌生长,减少病原菌繁殖,预防腹泻,提高产仔成活率,促进母仔健壮。

  母猪产后在饲料中添加万乳康和并可清,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感染,促进子宫复原,增加泌乳,保证乳汁质量,并通过母乳防治仔猪腹泻、传染性胃肠炎、黄白痢等病。

  新生仔猪于3721日龄分别肌注康特康三针保健;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同时饮用绿益态,增强仔猪免疫功能,防止因断奶等各种应激而诱发腹泻及其它疫病。

  对症采用抗生素、强心补液疗法,以缓解饥饿、脱水和酸中毒及继发感染。对大群猪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用,也可内服葡萄糖甘氨酸电解质溶液,最大限度地缓减饥饿、脱水和体重减轻。

  全群用药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和少量收敛剂以及肠道调节剂,如菲利平+立克常安+肠泰,连用10-15天。对重症混合感染猪在口服补液盐基础上,分别肌注新仔痢金方+全康注射液,同时口服香葛止痢散可取得良好效果。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该病均易感,流行有明显季节性,气温骤变是诱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该病病死率不高,但由于发病急、传播快,往往因防治不及时或误治造成大范围扩散,甚至造成地方性流行。

  症状

  发病突然,短时间内往往造成全群感染。猪只病初体温高达40-41.5℃,精神迟钝,食欲减退或废绝,不愿活动;眼结膜充血,眼分泌物增多;呼吸急促,阵发性咳嗽,鼻孔有清亮或黏性分泌物,有的可见腹式呼吸;个别病猪有肌肉与关节疼痛表现,行走无力,粪便干结,无尿或尿少,尿液呈深黄色。

  病情较轻者,如无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一般都能耐过,6-7天后康复;发病治疗不及时,个别病例会转为慢性并因持续咳嗽、消化不良,出现进行性消瘦;有的则易继发与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和胃肠炎等,增加病死率;妊娠母猪感染易造成流产、早产;初生仔猪因母猪发病缺奶和受感染,常可造成整窝死亡。

  防控

  春季,猪群饲养密度过大,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过大,仔猪转群、运输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均可促使该病发生与流行。

  选择有效疫苗 目前在已研制的猪流感疫苗中,技术最成熟并用于生产的主要是H1NI型和H3N2亚型单价或双价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建议在夏末秋初开始接种疫苗,一般接种2次,每次间隔1个月;为确保免疫效果,在注射疫苗前后10天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促进免疫应答,提高抗体水平。

  强化保健预防 猪流感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是高发期,选择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适时做好保健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季节来临前10-15天,在饲料中加入0.4%的复合多维、0.5%的小苏打和0.2%的维生素C,可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有效缓解应激反应。

  母猪产前和产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5%治嗽静+绿益态,可预防乳房炎、子宫炎等产后疾病以及继发和并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病。

  治疗方案

  对病情严重的患猪,上午用盐酸林可霉素+安乃近+盐酸吗啉双胍注射液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天;下午用双黄连+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咳嗽气喘者加注15%氟苯尼考注射液,连用3天。

  对经过2-3天治疗后精神极度沉郁、症状仍然严重的患猪,为防止心力衰竭,可加注樟脑磺酸钠注射液,必要时还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1等能量合剂,以强心补液,促进体力恢复。

  对发病轻微的患猪,上午分别肌注康特康+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5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荆防败毒散混饲,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可溶性粉剂,让猪自由饮用,连用5天;对于粪便较稀薄的患猪,还可肌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3天。

  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生率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猪瘟、蓝耳病等病毒性隐性感染在猪群中持续存在,严重破坏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伪狂犬病延绵不断,难以根除,给养猪业带来很大影响。

  猪伪狂犬病有冬春产仔旺季多发的特点,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首先发生,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高达100%。病猪、带毒猪和带毒的鼠类为该病的重要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康复猪能长时期通过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病毒。易感猪主要通过接触发生传染,也可空气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汁传给仔猪,引起该病的暴发流行。

  症状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大量流涎,并伴有明显神经症状,且病情极为严重,常造成大批死亡;断奶前后的仔猪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拉稀和呕吐等;成年猪一般多为隐性感染,表现症状也极为轻微,多于4-8天后康复;母猪感染后常引起繁殖障碍,造成不育、流产或死胎,公猪可引起睾丸鞘膜炎,种用性能降低。

  防控

  伪狂犬病是当前困扰猪场的主要病毒性疫病,管理不好的猪场蓝耳病也会长期存在,使症状往往由典型转为慢性,给治疗带来难度。

  把好检疫关 从其他猪场引种,必须把好检疫关;引进后要隔离饲养,配种时最好采用人工方法。

  坚持基础免疫 猪伪狂犬病免疫,种公猪和母猪每年要接种3-4次,每次肌注1-2头份;后备公、母猪在进入猪群时间隔3周免疫两次,每次肌注1-2头份;仔猪3日龄滴鼻0.5头份、5周龄和12周龄分别肌注1头份;同时,根据抗体检测及时做好补免工作。

  定期预防保健 产仔旺季,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优乐欣”+比龙精点+比龙瘟清,每月连用7-10天,可显着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防止隐性病毒的侵袭,提高产仔成活率;对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可在饲料中添加治嗽静+绿益态,连用5-7天,以抑制蓝耳病病毒复制,预防蓝耳病与伪狂犬病混感。

  发病后紧急接种 发病后要紧急接种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2头份,每天1次,连用2-3天;同时肌注黄芪多糖,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2毫升;为控制呼吸道继发感染,可肌注2.5%头孢喹肟注射液,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

  气喘病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异地引种增多,流通交易频繁,加之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猪气喘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流行特点。

  症状

  该病临床上分三种类型:

  急性型 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猪常突然发作,精神萎靡不振,呼吸次数剧增,严重者张口喘气,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到40℃以上,病程为7-14天,病死率较高。

  慢性型 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初期为短而少的干咳,久而久之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以早晨、夜间、运动、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多见,还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这些症状随饲养条件和气候变化时重时轻;病猪常流少量鼻液,体温正常,表现消瘦,病程达2-3个月。

  隐性型 常见于老疫区。偶见咳嗽和气喘,猪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射线检查可见肺炎病灶。

  防控

  坚持自繁自养 未发病地区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严禁上一批病弱仔猪寄养到下一批;新引进猪必须实施引种检疫,并重视隔离饲养,以杜绝病原的传入。

  改善养殖条件 科学饲养管理,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注意通风和温度控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仔猪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前后几天尽量不打疫苗,各阶段换料要逐渐过渡,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定期免疫接种 对成年种猪,每年用猪气喘病弱毒冻干疫苗免疫接种1次;后备种猪于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仔猪于7-15日龄免疫接种1次;对已感染的病猪,可腹腔注射猪气喘病兔化冻干苗。

  开展检疫净化 对于常发病地区或呈隐性感染的猪场,要经常开展检疫净化,及时检出病猪和可疑病猪,分群隔离,及时治疗,逐步淘汰,建立不携带猪支原体病原的健康猪群。

  强化药物预防 在该病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时期,要采用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如母猪产后3天、后备母猪配种前一周,选用10%支原泰妙混饲1周;公猪每间隔2-3周用药一次,每次1周,药物可选用氟苯尼考;仔猪哺乳期至断奶后一周内,连续7天混饲支原泰妙;保育猪、育肥猪转群变料后可按上述仔猪用药连续给药1周,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400-800克土霉素碱较长时间饲喂,进行预防。

  发病及时治疗 对于发病或呈现混合感染的猪群,要合理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治疗。如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剂饲喂,连用3-5天;重症可在饲料中同时添加10%支原泰妙和盐酸多西环素预混剂,连续饲喂1-2周;对于混合感染的猪群,可选用泰乐先锋混饮或混饲治疗,连用3-5天;对于发病严重的新生乳猪可于1日、2日龄鼻腔喷雾丁胺卡那霉素,2日、9日、16日、23日龄鼻腔喷雾链泰注射液;对于重症和混合感染病例,可使用氟本尼考、土霉素等联合治疗。

  发热就用降温药

  一些养殖户看到猪有点发热,马上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双氯芬酸钠等退热药物,甚至使用强度较大的氯丙嗪。这样一来,头一两天往往早上打针,中午猪就开始吃料,药物过后,晚上又不吃,再打退热药才又吃。但过两天,再怎么打退热药、地塞米松、抗生素,猪仍然不吃料。再打针,就出现所谓的“低温症”,请专家会诊也回天乏术,损失惨重。

  实际上,发热是机体在疾病压力下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机体动员防御力量对抗病原入侵的一种方式。在体温不太高时,不要急于使用降温药。确诊后,可针对病原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这样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腹泻立即用止泻药

  发现猪只腹泻,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兽药厂家为迎合这部分客户需要,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制剂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地芬诺酯等。一针下去,痢止住了,但猪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好转,却发现腹部鼓胀,并出现肠毒血症表现。

  这是由于肠道中病原微生物并未控制住,加之肠道细菌毒素、肠道坏死脱落组织、肠道腐败发酵产物不能排除,同时,这些肠道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又加重腐败异常发酵过程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导致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反而加重病情而导致猪只死亡。

  治疗腹泻要“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对于轻度腹泻,以缓泻、清理胃肠、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较严重腹泻,考虑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时使用对肠道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

  咳嗽即刻用止咳药

  引起咳嗽的病因有病毒性的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蓝耳病(PRRS)等,有细菌性的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有寄生虫性的如肺丝虫、蛔虫等,还有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等均可引起咳嗽。咳嗽的病因不除,单纯使用止咳药物,看起来是一针见效,但不久即发现黏膜发绀,四肢末梢发紫,呼吸困难,对于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这些分泌物随着支气管黏膜纤毛不断向气管、喉头方向摆动,到喉头部位时,喉头黏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动作。于是把分泌物及病理产物和细菌、病毒、尘埃颗粒等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

  对待咳嗽正确的治疗态度是,消除病因,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止咳实不可取。

  呕吐就简单止吐

  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有胃溃疡、病毒性疾病、T-2毒素中毒。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找到原发疾病,对症治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搞点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于事无补。

  重单个忽视群体

  一些规模不太大的猪场,治疗猪病没有全局观念,在猪场只有几头猪发病时,就对那几头病猪治疗,结果这几头猪好了,过几天又有另外几头猪发病,循环往复,最后全群发病。养殖户应以猪群作为判断“疾病”的对象,以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性能指标作为判断猪群是否得“病”的依据。

  药量越大效果越好

  任何药物都有其用法用量,只要在合理剂量范围内使用,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有些养殖户认为量越大效果越好,盲目加大用量,这样不仅容易使畜禽发生药物中毒和蓄积中毒,而且还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疫苗打得越多越好

  有些养殖户认为,疫苗打得越多越好,认为只要打了某种疫苗,就能预防这种疾病;还有的在打疫苗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具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造成免疫失败;还有的在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结果将预防疫病变成了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