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小细节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4/5/12 10:00:55 | 244次浏览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小细节
一个人有很多身份,但“家长”这个身份是责任最重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当然也是最幸福的。我们迈出的每一步,说出的每一句话,看似平常,在孩子心中却不知投射出怎样的影像。记得成功学中有一句话“魔鬼隐藏在细节里”。那么家庭教育就应该从细节抓起。
细节一: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如果没有特殊目的,孩子一般不会在感受方面撒谎。否定孩子感受的结果只会换来孩子的逆反。
我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早晨醒来要喝一杯温水。有一次奶奶给孩子拿水,孩子喝了一口说:“太热。”,奶奶说:“不热,我给凉半天了。”孩扭头就走了,拒绝喝那杯水。同样的场景,孩子喝了一口说“热”,我说“妈妈给吹吹”,然后象征性地吹了几下,孩子接过水很痛快很高兴地喝了。
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我想不仅仅是我尊重了孩子,还有孩子从两种态度中得到了不同的心理体验――奶奶只想要结果,否定让孩子感到不愉快;妈妈的举动却包含了肯定、关心、喜爱;体验不同,导致的行为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此外,孩子年龄小受暗示性强,我只是“象征性地吹几下”孩子就会感觉到“水凉了”,显然是心理作用。因此要给小孩子多一些良性心理暗示,这应当不失为教育的一个策略。
还有,否定孩子的感受很不利于培养孩子表达感受。表达情感和感受在情商培养中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孩子在这方面受挫多了,他会很自然地学会隐藏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一方面会对沟通不利,时间久成了习惯,会不知不觉形成压抑的性格。
细节二:要给孩子相对的自由
一次,我看到一个家长在逼自己的孩子马上去写作文,孩子一脸恼怒地与家长对抗着。我问那个妈妈孩子今天还有什么学习任务,妈妈说只有一篇作文。我与家长简短交谈后家长重新找孩子谈话。她首先问孩子都有什么学习任务,然后问孩子是怎么安排的,并说老师告诉自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很诧异也很高兴地说自己想下午写作文,因为上午与同学约好出去玩。妈妈说:“就听你的,妈妈相信你有了题材会把作文写得很好。”后来那个妈妈对我说孩子下午主动完成了作文,质量还不错。原来,家长的目的也可以在和平的方式下达到。
试想,如果孩子被逼着放弃约会去写作文了,他的内心体验是挫败感带来的愤愤不平,还有对失约后果的想像和担忧,他决不会心平气和的去构思作文,最终是应付了事。表面看家长“胜利”了,实际损失却很大。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相对的自由,这样会培养起孩子的被尊重的成人感和自我控制的成就感。家长的“说了算”和“孩子听话”实际上是一种“偷懒”心理,因为“强势控制”是最简单的管理办法。长期这样做的后果是学习成了家长的事情,孩子失去自主性,随之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