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糊涂”并非都是痴呆症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12/18 8:11:05 | 404次浏览
“老糊涂”并非都是痴呆症
核心提示:“正常颅压脑积水”也可以表现出痴呆的症状,患者千万别忽视;老年痴呆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正常颅压脑积水”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
62岁的林姨最近一年来记忆退化得可怕,刚刚放下的东西转头就忘;走路也是经常摔跤,不是磕到这就是碰到那。这不,上个礼拜好端端地在平坦的小区路上摔了一跤,正好跌在了花坛栏杆上,导致右臂骨折,住进了医院。家人觉得林姨的症状很像老年痴呆症,在处理好骨折后,便带林姨去神经科检查,谁知竟查出了正常颅压脑积水(简称NPH)。
“这就是林姨记忆力退化、无端摔跤的罪魁祸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表示,很多人觉得“老糊涂”是人老的正常现象,有点医学常识的就认为是老年痴呆症,其实还有一种疾病也可以表现出“痴呆”,这就是NPH,临床上经常被漏诊。“需要提醒的是,与老年痴呆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不同的是,NPH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
现状:临床就诊率非常低
刘金龙介绍,由于很多人都不了解NPH这种疾病,看到患者的症状中有行走困难、痴呆、尿失禁等,再加上患者大多数都超过60岁,所以常常会认为这是“老糊涂”的正常现象,绝大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或根本不到医院诊治,导致这种疾病的就诊率非常低。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平均每10个患者中只有2~3个患者就诊,二三线城市的就诊率更低。
“而实际上,NPH的发病率并不低。”刘金龙介绍说,在美国约有25万患者,其症状类似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事实上就是NPH。日本2011年的相关指南显示,老年期痴呆总患病人数的1/6属于脑积水性痴呆,因症状与阿尔茨海默病十分类似,而极易被误诊、忽视而耽误治疗,让很多患者很遗憾地与原本该有的幸福晚年擦肩而过。
诊断:症状+头颅CT能初步筛查
刘金龙介绍说,NPH是一种成人的慢性脑积水,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过多的脑脊液(CSF)在颅内堆积,引起脑室增大,但通常不会引起颅压增高。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据介绍,绝大多数NPH病人的病因无法确定(原发性)。有一些病人,先前有颅脑损伤、脑中风或脑外科手术史,如脑出血、动脉瘤、脑外伤、肿瘤或囊肿、感染或硬膜下血肿等(属继发性NPH)。另外,脑脊液的产生或吸收的失衡也可导致脑积水。
“诊断NPH并不困难,根据病人的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就能初步诊断。”刘金龙介绍,病人通常表现为特有的三联征:步态不稳、痴呆和尿失禁。通常缓慢起病,逐渐进展加重——记忆力衰退、情绪差、淡漠,严重者明显痴呆;行走步态异常、步幅小、行走不稳、脚步抬不高等;小便次数增多,尿急感,严重时小便失禁。因此,当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通常去医院做一个脑部CT就能轻松筛查。如果有必要可做脑脊液引流试验进一步确诊。
治疗:诊断越早治疗成功机会越大
刘金龙强调说,NPH不像老年痴呆症的治疗那么困难,是可以通过分流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但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越长,治疗的效果越差;诊断越早,则治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诊断性检查为阳性的NPH病人,应尽早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为分流管植入术。
他介绍,分流管植入术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术式,简单地说,就是在患者的脑部及腹部各做一个小切口,植入分流管及分流泵,经皮下将脑积液引流至腹腔,减少脑室内脑脊液的堆积,可以使痴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尿失禁得到缓解,步态恢复正常,大大提高、改善自身与家人的生活质量。
“需要提醒的是,分流管建议选择可调压式分流管。因为临床发现,传统的固定压力分流管很难掌控压力——压力过高不能改善症状,而压力过低引发的过度引流容易发生硬膜下血肿等,有些患者往往因为阀门压力选择得不正确,而出现二次翻修手术。”刘金龙介绍,可调压式分流管可以在体外通过一种特殊的磁性调压装置进行调节,可以避免二次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