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百姓茶坊>>阅览文章
揭密:谁是人民币贬值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11/13 8:39:55 | 286次浏览

揭密:谁是人民币贬值的最大受益者?

  近日,央视记者在街采环节再次遭遇神吐槽。节目中,CCTVNEWS记者随机街采“你最关心的改革”话题,民众纷纷吐槽:空气污染严重,就业难,房价高,异地医疗贵,退休工资差距大…… 一名小伙感慨地说:“人民币对不起中国人啊!”

  人民币购买力隐性大幅贬值的确对不起中国百姓。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物价究竟涨了多少倍呢?不同商品,涨价幅度显然不尽相同。以蔬菜、鸡蛋等食品来看,上涨了20 倍,猪肉价格上涨了15倍,交通上涨了20倍。而房价和医疗在1998年完全市场化之后价格上涨了50100倍。如果物价还是按照这样的增速,那么之前网民们测算的“退休后生活30年哪怕只吃 盒饭都需要100万元”。就会变为残酷的现实。

  老百姓手中财富在一天天贬值从货币供应量与通胀的关系也能看出端倪。2005年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尚不到30万亿元,20134月这一数字就迈过100万亿元大关。今年9月末,M2余额已达 107.74万亿元,其间增幅在3倍以上。虽然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除了部分年份CPI增速超过5%,近年来持续回落,2012年的CPI涨幅仅为2.6%201310CPI才缓慢攀升至3.2%。这 说明了官方CPI数据严重失真,不仅不足以真实反映我国通胀的情况,更无法给宏观决策提供任何帮助,只会出现误导。

  就在稍早之前,李克强总理讲话曾提及:“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 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看来人民币购买力隐性大幅贬值已 引起了高层的极大重视。

  面对货币超发的指责,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早先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的货币发行与GDP名义增速相匹配或者略高一些,这是中国市场化转轨时期的结果,中国M2GDP的比值偏高,是因储蓄率 高一级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的原因。不过,笔者认为,“人民币真的对不起中国人啊”。这句话不仅是在指责我国银行业信贷过度扩张的弊端,更是指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人民币 狂贬受伤害的是广大百姓,那么谁又在人民币贬值中受益呢?

  德国经济学家许尔斯曼在《货币生产的伦理》一书中把通货膨胀怎样使一些人受益做了精彩的剖析。他的观点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首先获得新货币的人会从通胀中获利。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 。在中国,政府以及与政府有关的单位或个人都将成为新货币的最初使用者,他们不用承担恶性通胀的痛苦,反而能够从中获益。

  许尔曼曾举例说,在欧洲的金银铸币的时代,最先获得新增货币的人当然就是金币、银币的铸造者。而在铸币者的背后,则是矗立着君主和国家的意志,货币的实际拥有者,必然说是君主。 当时,拥有铸币权的君主会悄悄减低铸币的成色,在实际只有半盎司的贵金属货币的钱币上标上“一盎司”,而将另一半盎司则装入自己的口袋。所以铸币时代的欧洲君主们就是通过这样的 货币贬值的方式来掠夺人民财富。货币在流通到民众手中之前,早被君主们狠狠揩了层油。

  现代的金融体系当然远比古代复杂得多。不过,用新增货币和通货膨胀来掠夺财富的基础道理还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拥有货币发行权的人由原来的古代君主换成了现代政府。当然现代政府在 增发货币方面并不比古时的君王更有良知。正如许尔斯曼所言:“货币先得者可获得的利益始终是一个诱惑。货币制度的历史,就几乎是人们——政府和平民,主要是政府——向这个诱惑投 降的历史”。

  在现代社会中,新增的货币通常是以政府投资的方式注入经济体,这部分货币其实就是凭空虚造出来,也并没有正式进入市场流通。那么,能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得这些货币的人和单位就成了 新货币的最初使用者,他们能先人一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并且不用承受新货币大量流入市场后的通胀恶果。显然,这个时候,既得利益群体手中的新货币“成色”可算上乘。之后,随着新 货币通过投资和消费领域不断拥入市场,货币的“成色”也就越来越差,其价值不断贬损。说得更透砌些,新增货币的好处是让首先获得货币的特权者占有,而通胀的成本却被悄无声息地转 嫁到大众身上。

  中国这些年新增的货币最先流向的地点是哪里呢?就是和法定货币的发行者——政府有着密切关系的组织和个人。现在政府的货币超发远比过去高明,首先不是直接流入商品市场,而是以政 府投资的方式进入到了“铁公基”领域,例如公路、铁路、机场和各类基建,以及钢铁、石油、煤炭等国有垄断企业,这些单位和政府的关系密切,有时候甚至根本二者就是同出一体。近水 楼台自然先得月,理所当然与政府有关的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和个人将成为新货币的最初使用者,他们不用承担恶性通胀的痛苦。

  笔者认为,由于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的畸型,导致人民币这几年超发严重,对不起中国人,而对于获益者就是与政府相关的企业或个人,他们当然希望央行货币发行越多越好,但是这些增量货 币流向社会,并不是平均分摊到每个民众的手中,而是少数人掌控了大量的货币,大多数民众手中货币没有增加多少,反面要面对高通胀对其生活质量的侵蚀。在对央行货币的严重超发,现 在控制人民币对内购买力折贬进程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由原来的政府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转变为民间投资和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当然这就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将更多管制行业向民间 资本放开,另外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百姓收入,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民众后顾之忧,降低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唯有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中国货币超发现象才会得到根本遏制。

  再者,更多的利用好社会存量资金,而非增量资金,来推动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统计报告称,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4万亿元。其 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从结构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低5.2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应该发展更多层次的股市、债市、信托 PVVC等直接融资比例,盘活好社会存量资金,降低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这样有利于降低人民币的贬值速度。

  最后,目前央行货币之所以超发,有很大程度上是被动而为之。贸易不平衡和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央行在吸纳外汇的同时,要向国内企业和居民形成负债,央行 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进行对冲,这导致货币规模在增大。所以中国应该逐步取消结售汇制度,藏汇于民,至于国内基础货币的投放多少,可以根据实际经济增长需求而定。

  谁是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的最大受益者?笔者认为是政府,以及与政府相关的企业或个人。我打个比喻,通胀好比甘蔗,首先被送到既得利益者嘴中,让他们先享受“新鲜甘蔗”的美味,而普 通百姓只能吃到他们吃剩的甘蔗渣,这种散发着甘蔗和口水味且毫无营养的渣滓只不过被称为粉红色的RMB 不过,政府部门应该尽快致力于控制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因为人民币对内迅速贬 值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