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望远镜>>市民教育>>阅览文章
冬病秋防“老胃病”秋天胃病患者有6注意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9/23 8:34:23 | 462次浏览

冬病秋防老胃病秋天胃病患者有6注意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认为:上医医治未病之病,中医医治欲病之病,下医医治已病之病。”“治未病,即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选择一定的时机,应用适当的方法激发经络之气,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并延年益寿。这种观点与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防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天然、绿色疗法正日益受到人们推崇。炎炎夏日,各大医院冬病夏治门诊开展得如火如荼,正是人们防病于未然意识的增强。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在一年的24个节气中,不同的时令节气容易造成人体某个脏器的疾病高发。因此,中医会在特定的时节,选择对该时令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相应治疗,从而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因此,除了冬病夏至,还有冬病秋防、春病冬养、夏病冬治等方法。冬病秋防老胃病节气贴就是中医穴位疗法与时令医学的巧妙结合。

  习惯所说老胃病是指胃脘隐痛,遇冷加重,腹胀,不欲饮食,呃逆,返酸,大便长期不成形或时干时稀,饮食稍有不慎即小腹坠胀、腹泻不止等症状,均属于人体正气不足、阳气虚弱的范畴,归属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功能性腹泻等范畴。老胃病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夏季则发作有所减轻。

  目前,人们对冬病秋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胃肠病患者,这也是引起冬季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伤寒论》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这种春温、夏热、秋凉、冬冷的自然气候特点从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看,就是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立秋之后,自然界之阳气开始逐渐衰减,阴气渐盛,人体久病本易伤阳,秋冬之时,本不旺之阳更加明显,阴阳明显失衡。如果不及时调整,就可能向疾病方向发展。此时可依据经气盛衰的变化特点借用节气贴的方法以调和经气,平衡阴阳,则可扶助正气。

秋天胃病患者有6注意

  1、平心静气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深秋更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很多人常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2、调节饮食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要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3、准确服药

  秋天不单是肠胃疾病易发的季节,同时也容易患上其他疾病。治疗这些疾病的有些药物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服后可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等,如需要服用这些药物的话,选择在餐后或就餐中服用为好,胃中有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

  4、经常揉腹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5、防寒保暖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6、适当运动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