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河沟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介绍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9/17 8:45:25 | 192次浏览
常见河沟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介绍
河沟养殖模式在我国不少地区都得以推广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收益,帮助养殖户明显增收,有效的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我国长江三角洲一带阡陌纵横、河沟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笔者在江苏海门地区长期从事河沟养殖的研究和推广,并总结出了几种常见的河沟养殖高效模式。这些养殖模式通过对自然河沟,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并利用各种水产品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人工养殖,从而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收益。现举例浅析,以供读者参考。
一、河沟种菱养鱼
这种模式可使菱与水产品互利共生,在基本不影响菱的产量的基础上,又可产出相对可观的商品鱼虾蟹,水面整体效益比较高。
1、水体条件: 一般河沟均可以实行这种模式。最好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稍厚。
2、菱的栽种:一是播种老菱。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将前一年收获时留的老菱均匀地撒在水面,让其自然沉入沟底。每亩投放20公斤左右;二是移载菱苗。4月中下旬,直接将现有沟河刚出水面的过密秧苗移植在新发展的河沟内。每亩栽800-1000只菱盘。
3、鱼蟹放养:在早春季节,每亩水面放养200尾左右大规格鲢鳙鱼种及适量虾蟹等。夏季在沟中间用粗草绳隔开菱盘,留出适当空间。水面较大的河沟,在中间用“大眼”网隔开若干段,以便于水产品的吸氧和活动。
4、河沟管理:一是施肥。前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视淤泥深浅、土质肥瘦情况,每亩施200-300公斤。菱株花期,叶面每7天喷施1次磷、钾肥,共施2—3次。中后期追肥,以磷肥为主,少量多次;二是调节水质。每月加水1—2次,每次20—30厘米。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三是调节pH值。泼洒生石灰,每月1—2次,每次10公斤/亩;四是经常巡塘。观察菱的长势和鱼虾蟹的活动情况,做好防泛塘、防病、防盗等工作。
5、采摘收获: 每年9月开始摘菱,每7天左右摘1次,至10月下旬采摘完毕。同时留足次年种植所需的菱种。水产品年底前起捕完毕。
二、河沟淡水小龙虾—河蟹—鱼类生态混养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鱼虾蟹生活在同一水体的不同水层的习性,实现三者互利共生。对淡水小龙虾实行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增产增效,容易为当地农民所接受。
1 、河沟整治:在河沟中种植伊乐藻草,面积占池底的1/3,河沟周围放少量水花生草。在四周离水面10—15厘米处打若干个直径5—6厘米、深40—50厘米的人工洞穴供龙虾入洞生殖。池埂四周种上豆科植物,为蟹虾提供隐蔽安定的生活环境。
2、苗种放养:按照鱼虾蟹兼顾的原则。2月底之前放养扣蟹800只/亩、二龄鲢鳙鱼60尾/亩,一次放足。5—6月份,放养淡水小龙虾小苗1.5万尾/亩、亲虾40公斤/亩。
3、注意事项:①整个养殖过程中池边四周要有水花生供河蟹、小龙虾附着、隐蔽和脱壳。特别是小龙虾苗如果没有水草附着,将很快沉在水底缺氧死亡;②要经常加水,每次加水20厘米,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沟底淤泥较深的,使用一到两次光合细菌,分解有害物质,促进天然饵料生长。积极预防和治疗病害,定期消毒,对症下药。③除水草外,另需投喂配合饲料。在水温25度左右,虾、蟹生长最快,饵料要充足。日投喂量以虾蟹体重的5—8%,投饵后1—2小时内吃完为好。
4、捕大留小:淡水小龙虾从幼虾长成商品虾需60—70天,所以一般从八月份开始便实行捕大留小。一是可保持水体合理密度,二是可避免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