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多棱镜>>少儿之家>>阅览文章
对孩子的兴趣父母不必太关注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6/30 8:43:12 | 136次浏览

对孩子的兴趣父母不必太关注

孩子要学有所长,兴趣很重要。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做事情要有兴趣,画画,跳舞,阅读,识字,书法,弹琴……,而且也很“有心”,一旦发现有这方面兴趣的苗头,就会关注并加以引导,希望能成“大器”,可结果呢?很多努力往往会成为泡影,不引导还好,越引导孩子越没有兴趣,到最后什么也不感兴趣了。

大家可能觉得我在说笑,可现实中,确实很多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比如孩子本来喜欢画画的,姑且不论作品质量怎样,什么都会画,什么都敢画,可是学了画画后呢,除了被教的几幅作品外,什么都不会画了。再比如学习,其实学习是获得知识,从而得到心理满足的一个快乐过程,小孩子是非常喜欢学习的,他们会向往背着书包,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可后来呢,这种兴趣全无,学习似乎变成一种负担和折磨。即使孩子们最向往的玩耍,也慢慢变得无趣,他们会觉得玩起来并不尽兴,总有这事那事在牵绊着,那不如不玩吧,等长大了让他们再去玩的时候,他们已经不会“玩”了,成为宅家一族,缺少交往。

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看到孩子对什么有兴趣,父母就马上付诸努力,方法不适当对孩子成长更有害。三岁的小成喜欢识字。于是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仅提供尽可能的条件,买识字卡片和书籍,让小成认个够,而且还趁着这股子兴趣,让小成尽可能的多识字……,于是在短时间内,小成确实比其他孩子有进步,邻居说,“这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识字过千,真是神童呀!”似乎这样的传说会一直延续下去,小成父母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可是,小成四岁的时候,他们慢慢发现,小成对识字的兴趣在慢慢消失,甚至变得抵触,当父母再让他识字时,小成开始大喊大叫,把识字卡片扔得到处都是。这是怎么了,为何兴趣消失了呢?

很多时候,孩子的最初兴趣就是这样一点点丧失的,最终变得无所事事,他们有什么喜欢的事情吗?似乎没有。孩子们变得敏感,符合父母的兴趣比如一些堂而皇之的特长学习,会得到极大满足,而慢慢变得无味,不符合父母的兴趣比如玩耍疯跑,会被打击,也会变得无味。于是,很多人长大后失去自我,他们为别人而生活和学习,却不明白自己身处其中的乐趣在哪儿?

所以,面对孩子的兴趣,不仅仅是引导得法的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多心思去反思和考虑,身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

一尊重兴趣而不是引导兴趣。

首先孩子都有兴趣爱好的权利,父母不应给出过多干涉,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想着去引导兴趣。

孩子的兴趣之苗一旦破土而出,就一定要精心呵护,多和孩子交流和倾听,而不是按照父母自己的意愿对孩子的兴趣大刀阔斧进行修剪,这样做法的后果,孩子失去兴趣,而变成父母意愿下的兴趣。

引导的前提要以孩子为主,而不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法。比如一些父母本身就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一见孩子有某方面特长的苗头,于是马上把这种想法加在上面,结果孩子的兴趣就变成了父母急功近利的工具,危害无穷。

二兴趣是自己给自己的动力。

其次,兴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必管太多。如果尊重孩子的成长,就应该明白,兴趣是孩子自己给自己的,没有父母的参与,他们一样会有兴趣。

小韬是很喜欢让我给他念书的,我心里虽然高兴,有时间的话也会尽量读给他,但设想一下,如果我在忙,他的兴趣没有被满足,那小韬的兴趣会消失吗?不但不会,反而有可能更强烈哦。

所以有时候,小韬央求着我,爸爸,你跟我一块念书吧。一般条件下当然要满足,但如果爸爸忙,那你就自己先看吧,我会拒绝。有时候,这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爸爸,怎么这样呢?还有什么比孩子看书重要的呢?可我不这样想,看到孩子喜欢阅读我也从心里高兴,但小韬也要明白,如果没有爸爸的支持,你也可以一直有阅读的兴趣。兴趣是自己的,爸爸可以鼓励你,却不能代替你。

现在小容小韬喜欢识字,读书,看书等,正如他们最初所表现的热情一样,现在该怎样还怎样,没有因为我的拒绝而有所改变。临睡前读书和听故事的习惯一直保留,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时间太晚或者我太累不想听两人念书或讲故事时,两人会不管我,一定要自己念了书再睡。这种兴趣是他们自己坚持的。

这种自我热情相比父母的引导是不是更可贵呢?

三引导兴趣不如参与兴趣。

如果父母明白了兴趣是孩子自己的东西,那就不要在其中掺入父母的力量,而要依着孩子的兴趣发展而为。如果这样,引导兴趣就不如参与兴趣更受孩子欢迎。

很多孩子的兴趣慢慢变成了父母的一种意愿,就像自己的东西被强制剥夺一样,孩子原本以为美好充满乐趣的东西,在父母的眼里却不是自己看到的那样,于是孩子就没有兴趣了。

比如画画的事情。孩子们是喜欢涂鸦的,他们敢想敢画,可是一些父母引导孩子画画后,告诉他们应该这样画,不应该那样画,颜色要这样子的,不是那样子的……,于是孩子慢慢就会失去画画的兴趣,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画了。这种情况下,即使上培训班,再施以科学的方法,孩子的想象力也已经受到拘束而可能永远释放不出来了。

这种情况下,倒不如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跟孩子一块涂鸦,而不做任何要求,或者直接不管,给他画纸,画毛,让他们依着自己的性子随意挥洒。父母也不用担心孩子是否会有发展,只要有这种兴趣,相信随着孩子生活体验和阅历的增加,画作会越来越象样的。

更多时候,在孩子的玩耍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玩,不如跟孩子一块玩,一起疯,一起闹,更让孩子的玩耍充满笑声和乐趣。

四必要的规则可保证兴趣持续发展。

兴趣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是任意而为,也需要受到约束和遵守规则。那父母可能会疑惑,兴趣受到牵制,会不会受影响啊?现在培养孩子的兴趣那么难,支持都来不及呢,难道还要管制?是的。

我非常支持孩子的兴趣,但也总做一个打扰孩子们兴致的爸爸,比如两人喜欢看卡通,那就看吧,爸爸非常支持,但该吃饭了,那即使再有兴趣看卡通,也要自己关掉电脑而去洗手准备吃饭然后午睡了。再比如两人非常有兴趣让爸爸讲故事,爸爸是非常支持的,可是,讲完几个故事后,即使孩子们还有兴致,但该睡觉了,那就不讲故事了而要乖乖躺好睡觉了。等等。

这样的破坏并不会影响孩子们兴趣的发展,前面已经说过了,兴趣是孩子自己给自己的,如果受到一点点打扰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那这样的兴趣根本就不算兴趣。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孩子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但任何事,包括兴趣,都是受规则制约而不是无条件任其发展的。

五快乐的生活要全面互为发展。

父母要尊重孩子兴趣,还表现在,有了这个兴趣,没必要因为这个兴趣而做出其它牺牲。生活是多彩的,只有互为发展才是快乐的。只沉浸于兴趣而忽略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会无味而最后觉得生活了无生气。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学习了。很多孩子学业优秀,父母也喜欢他们这样,于是,虽然孩子学业的兴趣得到发展,但过于注重学业,而忽略了生活的其它乐趣,那孩子将来未必会快乐。什么叫书呆子,什么叫迂腐?这都是兴趣单一导致的结果呀。

还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学子们,因为兴趣主要集中在学业上,而思想变得偏激或狭隘,遇事容易钻牛角尖,自杀,跳楼,害人的事件每年屡见不鲜。反思一下,也是生活和思想过于单一所致,如果乐趣广泛,思想开阔,心胸宽广,没人会做出如此悲剧的事情吧?

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兴趣,要关注,但不要过了头,或者涂一时之快,尽其所有,而让兴趣的泉水慢慢枯涸。成长的路途漫漫,一时的兴趣很可贵,但却不能说明未来,让孩子一直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对生活有探索,有发现,有乐趣,有向往,这才是父母赋予孩子的人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