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卷入羊肉“掺假门”说明了啥?
作者: 张平 | 发布时间: 2013/5/7 9:04:48 | 408次浏览
小肥羊卷入羊肉“掺假门”说明了啥?
张平
日前,有媒体爆料称,上海工商部门以及食安办在突击检查上海市鑫品批发市场时,现场发现的出货单显示,可能掺假的羊肉产品流入了小肥羊、傣妹、谭火锅、品尚豆捞、澳门豆捞等知名火锅店。对此,食安办正面回应称:“目前此事尚在调查过程中,暂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等调查结果出来后再向媒体通报。”一时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无独有偶,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江苏无锡公安机关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的农贸市场,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人们常听说“挂羊头卖狗肉”,未曾想如今的犯罪团伙竟是“挂羊头卖鼠肉”,而且在其中添加了多种添加剂。更让人担心的是,不知道这明胶用的是食用明胶还是工业明胶?而硝盐摄取过量则可致癌。对此很多人在担心:到底有多少劣质的冒牌羊肉混进知名火锅店,走上了餐桌、被吃进了肚里?为什么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羊肉似乎很容易成为“替罪羊”。
原因一:民众鉴别真假羊肉难
笔者从业内人士中得知,市场上羊肉掺假主要有三种:用牛、猪、鸭肉代替羊肉,病禽肉代替羊肉,老鼠、狐狸等非人类常用肉类代替羊肉。第一种至少是用正规的肉类掺假,后两种则对人体有害,不管何种掺假,都给正规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正常销售的羊肉价格起码到60元/斤,而市场上大量掺假羊肉可以卖到10元~30元,严重冲击了正规羊肉销售市场,一些正规厂商不得不关门停业。这种劣币驱遂良币的现象一旦蔓延,后果十分可怕。
由于羊的生长周期长、多胎率低、养殖成本高,造成羊肉价格远高于猪肉、鸡鸭肉等肉类价格,并且随着消费者意识到羊肉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高价以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少商家铤而走险,加入了“羊肉造假大军”。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工商质监部门来说,通过肉眼很难鉴别羊肉的真假,真要鉴别假羊肉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肉类DNA鉴定技术的实验室才能做到,因此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原因二:餐饮行业成本逐年不断攀升
近年来,餐饮行业生存艰难,租金、人力、食材这三大成本不断上升。各城市的房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必然会带动房租价格的上涨,这让广大连锁餐饮店叫苦不迭。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曾担言:“非连锁类餐饮店铺的成本里,租金可能要占总营业收入的40%-50%”。这还不算,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餐饮企业去年下半年人力成本普涨约10%,多则达25%,这无疑更加重了餐饮门店的负担。更要命的是,食材的价格飞涨,让餐饮行业生存更为艰难。但若胡乱涨价,无疑又会得罪广大消费者。所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要么减量不加价,要么通过“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手段来降低成本。目前羊肉价格起码60元/斤,而用假羊肉的成本只及一半不到。反正消费者也吃不出啥不同滋味来,何乐而不为呢?
原因三:“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也是主因
以前一提到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多指向“多头监管”,各个监管部门经常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各管各的,“九龙治水”导致了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奇怪景象。今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组建,结束了多头分段管理的局面。食品安全问题的“病因”找到了,倘若再不能对症下药,开出食品安全问题的良方,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中都伴有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问题,老鼠肉冒充的羊肉中就添加了硝盐。据国家规定,硝盐不允许添加在生鲜肉、冷冻肉等食品中,可是这样的规定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执行呢?早在两年前,卫生部就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昨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提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标准早就有了,现在又明确了严刑峻法,但能否很好执行仍是问题关键。
如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已经颇颇突破社会道德的底线。早先是乳制品行业的质量门事件颇颇爆光,之前是农夫山泉等饮用水行业的水质标准问题广被争议。现在更伤害民众利益的是,一些不法商贩借着民众无法鉴别和餐饮行业唯利事图的心理,做起了“挂羊头卖鼠肉”的不法行为,还使用了大量有毒的添加剂。如果这样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不仅是整个餐饮行业会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而且会蔓延其他行业,最后危及到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和价值观。试想,连食品安全都保障不了的民族,还有啥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