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百姓茶坊>>阅览文章
警惕城镇化中的“楼吃人”现象

作者: 张敬伟 | 发布时间: 2013/2/20 14:47:12 | 205次浏览

警惕城镇化中的“楼吃人”现象

张敬伟

  1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关注“三农”问题。近日,新华社连续发文,对一号文件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看到的是城市生活的蓝图,地方政府看到的是新的发展机遇,而一些房地产企业看到的则是新一轮“地产热”、“圈地潮”。

  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后形成的全民共识,也是未来中国内需市场启动,实现中国经济实实在在增长的新引擎。城镇化是个老命题,搞不好就会带来大问题,如英国城镇化是以“羊吃人”的工业革命来推动完成,亚非拉各国则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无序聚集而畸生贫民区。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城镇化必须是“新型”的,既要规避老牌工业国家的弊端,又要吸取发展中国家的教训。

  中国在城镇化上也走了弯路。一是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使城市近郊农民被“市民”,虽然城市治理者获得了GDP政绩和土地财政,但也导致了强制拆迁的悲剧,激化了社会矛盾;二是超过两亿多的农民工蜂拥至城市,但却不能融入城市,享受不到城市市民的平权待遇,春运期间的人员流动景象就是这一社会问题的典型写照。更重要的是,滞后的户口制度依然存在,作为桎梏城乡二元结构的锁链,至今尚未解扣,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痼疾。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在新型上下功夫,而不是重复别国的老路和本国的弯路。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解放了生产力,破解了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难题(如废除皇粮国税,如新农合医疗合作等)。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明确了根本(土地确权),释放了信号(惠农为主),规范了投资(资本流通),为启动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稳健有序的原则。

  尽管如此,有些地方还是摆脱不了惯性思维,一提到城镇化,就以为是拆迁征地,建新楼排房,让农民“被上楼”。腾挪出来的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的流转使用等,农民则失去了主导权。“被上楼”的结果是权力主导下的圈地,如此城镇化不啻“楼吃人”,等于重复原有的权力型建设,政府获取卖地财政之利和数据化政绩,而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土地权益。

  这样的城镇化不仅无法激活内需市场,反而制造更多的官民冲突。因而,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城郊变城市的挪移和复制,而是一种系统化的改革。这种改革对各地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决策与执行要求,迫其改变莽撞浮躁的实践路线,促其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粗放式改革升华为理性谨慎务实惠民的改革思路上来。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说得透彻,村庄治理必须有效保障农民利益。而这,要靠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才能实现。

  新型城镇化,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突破这一制度框架。这意味着,评价新型城镇化的标准,不是农村建了多少工厂,盖了多少新楼,有了多少新车,规划了多少新路,而是农村土地得到了更好规划,产权关系更加明确,农村收入倍增提高,环境更加优美有序。更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弥补了中国社会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板,使城乡一体化得以真正实现,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和环境上的。

  摊大饼式的城镇化过于功利, “楼吃人”的城镇化过于残酷,新型城市化的愿景如何实现?

  顶层设计好了美好蓝图,一号文件规定了基本原则,关键是权力的执行与实践,如何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当下最应警惕的是好政策被坏对策置换,好经遇到了歪嘴和尚,惠民的城镇化就异化为“楼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