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化的问题可能会有其它的办法
作者: 数学 | 发布时间: 2013/1/14 15:08:10 | 123次浏览
关于城镇化的问题可能会有其它的办法
数学
当然,我知道市场经济,在硬件的生产问题上,大城市总是有它的优势的。
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搞清楚,就是说,我们不是处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然也更不处于上世纪帝国主义国家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左右的发展期。可以认为,从1900年开始,全世界广泛的工业革命,主要注重于硬件的生产,能源的消费,相当于人类的手的延伸。
而对于硬件的生产,确实是集中在大城市更为划算,一是劳动的人口集中,二是供水供电交通排水及一些集中性的服务的便利,因此如果我们认定现在还是处于硬件为主的工业第二浪潮中,我们就应当搞城镇化。而事实上改革开放的初期还算是人类社会处于硬件生产的时期。而且中国的硬件生产能力现在奇强,全地球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和中国抗衡,就连南非的世界杯的乌乌祖拉都是中国生产的。
可是问题在于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遇到的是人类社会的信息革命,人类要进入信息时代,因此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软件产业的工作。而且软件的需求是无限的。一个人吃饱了喝足了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更多的硬件消费,很有可能就是迅速耗尽自然资源。但是如果需求是软件的,比如一个人希望玩好玩的电子游戏,生产这种游戏倒是不会污染什么环境,一部笔记本电脑就可以生产游戏软件。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机器的智能增加后,硬件生产的产能过剩趋势是不会停止的,现在中国六亿人生产东西,已经是产能过剩无处发泄了,再增加几亿人生产硬件,谁来消费?消费了不会对环境有巨大的破坏吗?
因此我也可以设想这样的生产模式,现在不是农村生产量其实很少吗?以至于几个老头就可以留守在那里种庄稼了。因此也可以考虑一些,比如知识分子,我说的是软件产业人员,比如夫妻两个,加上小孩,在农村留守着用很少的时间来种庄稼种蔬菜,就为的换换脑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每天有那么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就足够打发那点土地上生产的东西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屋子里或者院子里开发软件,反正是互联网都联着,软件的产品一上传就到城市里的服务器,然后分发到全世界各地。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以硬件为基础的工业社会模式制定计划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另一个方面,就是市场经济有一个短板就是超长远投资。就是说,大量的投资下去,受益或者回报是在一百年以后,这样的事情任何资本家都不愿意做。因此,超长远投资只好是政府做的,因为回报太遥远了。
我来说一个超长远的投资吧,中国的中东部,大沙漠加上戈壁滩,政府用一个超长远的计划,逐渐把它们变成原始森林如何?我敢说,你把这些地方变成原始森林,那一定是一件赔本的事情,至少在短期看就是这样,你要种许多树,甚至要从外地引水过来进行滴灌,因为在这期间那大沙漠的地方雨水是很少的,直到原始森林真正形成后,有可能会改变气候,那个时候才不需要往那里运输淡水,单凭天然降水就可以让原始森林存活。
这样的活儿也可以投放两亿人来做这件事情啊,有两亿人根本不考虑盈利这件事情,完全就是在政府的超长远投资的过程中改造沙漠,植树造林。如果说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能够养活十三亿人,那么在将中国的大沙漠戈壁滩全部改造之后,中间那一块适于人居住,就有可能养活更多更多的人。
那两亿人也不用成天象劳工那样做事情,也是半脑力半体力,每天用两个小时时间种树或者做一些改造环境方面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就上网开发软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