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百姓茶坊>>阅览文章
广泛展开中医优越性的宣传

作者: 潘德孚 | 发布时间: 2013/1/9 15:12:12 | 226次浏览

广泛展开中医优越性的宣传

潘德孚

  中医学是维护生命和健康的知慧体系。早在1850年以前,中医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就基本完成了对发热病证治疗的系统研究,分六经进行辨证论治。这就是方证的运用。“证”绝不是西医的所谓“病理”,实际上是生命对付体内不平衡的生理举措。“太阳病”187条,正治的只有10条,其他的都是治疗后变化的应对。如若对证,效如桴鼓。日本中医学家对《伤寒论》的方证实用研究很深,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这说明,中医治发热病证早就成熟,后来的医家给它增枝添叶,使它更加辉煌。对比西医学的强制降温对抗疗法,孰优孰劣,谁益谁害,难道还需要长篇累牍加以论证吗?

  无论无论到哪里,看病永远是医生个人与病人个人的一对一的医疗行为和医疗关系。病人个人,把生命与健康交给医生,听凭医生处理。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医生是处理方,病人是被处理方。病人凭着对医生的敬仰和信仰而听凭医生处理的。因为医生无论怎么处理,病人会有很多管不了的。因为医生要用药,医生要实施某种医疗处理,要费用,病人都无法管。医生只能凭良心做,尽自己的所能做。如果医生黑了良心,病人根本没办法。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艾宁的《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的妈妈是个当地有名的老中医。解放后被安排到医院里工作,工资94元。这是很高的待遇了。那时候评到工程师的,也只有50来元。可是她干了一段时间就打铺盖回家了。因为医疗是医生的个人行为。集体化不适合中医的实践,除非他是个混饭吃的。医院给医生与病人隔起了一道墙壁,医生与病人失去了有机的联系,疗效信息反馈多所窒碍,整个疗程自己掌握不了了。还有许多中药必须由医生自己炮制加工,更多的中药不能按照医院的硬性规定限制使用,使她施展不了拳脚。这位老中医知道,医生与病人失去联系,用药被束缚了手脚,中医被切断了医学实践的生命链,就意味着医生失去生命。难怪艾宁的妈妈只得无奈地脱离现代化的医院,回归中医实践原生态。我到现在还有很多中药是自己亲自动手炮制的,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打电话来反应服药后的情况,我与病人之间保持着良性的信息互动。我深知,如果失去了炮制用药的主动权,切断了医患之间的信息联系,中医就不能生存,更何谈发展。这说明,学习中医学就是学习如何维护生命和健康的知识。基于以上认识,应该首先研究一下中医产生、存在与发展的规律,就可以避免前车之辙。

  医疗都是个体化的。从古至今无不如此。医疗结果的好坏,信息能由病人及时反映给医生。有的病人虽然没有治好,甚至治坏了,医生能及时获得信息,及时纠正,对病人与医生都有好处。或者从中吸取教训,也能得到提高。但现在的个体中医开诊所,基本被消灭,医政管理帮医院集体的忙,为它清除业务障碍。从反面说,它使现代医学的医生,把无能发展到极致,反而给中医发展增加了反面教材。

  这种行为通过医生对病人的治疗而实现。医学通过医疗实践才能得到提高。而任何医疗构成的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必然是个体关系。这种个体关系正是产生中医学的基础。无论什么医生开始行医,他的实践经验都是零起点,通过不断的实践而得到逐步提高。

  (一)中医学是个开放性的知识体系

  生命的个体特异性产生的医学,其医疗方法的无限性必然要求医学必须具有最大的开放性。

  这种状况,有如艾宁说的:“中国的历史不允许中医自我封闭,它必须是开放的,无时不刻在调整自身与现实的关系,总是与人民生活结合浑然一体。而这一特点正是中医今天难以立足的一个原因。中医人员来自民间的路被切断了,中医人员回归民间的路也不通了,中医失去了生命之源,中医没有自己的行业城堡。中医是个测量表,在我们这个讲民主、讲以人为本、讲科学精神的高科技时代却让中医举步维艰是很说明问题的。人们认为这是中医的问题而不是社会的问题。”(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第195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月)艾宁的话很有哲理性,但她似乎有点过于悲观。她说“中国的历史”应该改为“医学本身的规律”才是(请看下面的社会自然结构图)。笔者认为这样一改,就变成了中医发展符合医学发展的规律,艾宁就不会悲观了。

  其实,不是中国的历史不允许中医自我封闭,而是作为医学本身,就是不可能允许自我封闭的。医学对人类而言,是需要永远不断探索的。因为,生命的特异性决定了人类的疾病不可能规范化标准化划一化。每一个医生都只能在有生之年学会和使用某一方面的医学技能。他不可能具有会治愈所有病人和所有疾病的能耐,而客观现实却要求他最好能治疗所有的疾病,治愈所有的病人。

  我认为中医被挤压,被边缘化,不是中医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中国的历史现实,是中医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基础。中国历来没有市场主义的诱惑。中医本是悬壶济世的仁慈事业,作为需要生活资料过日子的中医生个人,就不能像商人一样发财致富。现在的时代,市场的发展,对年轻的中医来说,就有了很大诱惑,耐不住“寂寞”的医生就自然而然地投入市场的怀抱。这也是中医面临毁灭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学与科学格格不入。医学是一种艺术——生命艺术,具有强烈的个人性,需要个人精神的投入;就像人们追求生活的完善完美一样,中医的发展也是追求技艺的完善完美的过程。因为,行医的是个人,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就像任何艺术家的表现,都在代表他个人。我行医50年了,面对很多病人,仍然束手无策,就说明医学开放的必然。西医的医生却不一样,就靠那些人为制定的指标,搞一套标准化划一化的对抗疗法,能有出息吗?还总是那么高傲,绝对的自负、自信,固步自封,就像井底之蛙。

  疾病,同样地具有绝对的个人性。每一个病人所生的疾病表现,都是他个人生命的自组织能力在维护自己生存排除疾病的表现。也就是说,每一个病人的病理表现,实际都是生理表现,这就是说,每一个病人的疾病都有他的个体性,治疗方法亦应因人而异。每一个老中医都会有这样一个体验:行医,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就是“非不治也,未得其法也”的""的追求,(用现在的话来解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也是笔者所认为的“病人是医生的老师”的注释。此话注定了做中医的永远背十字架的医格和命运。中医的医格:“要命不要钱”。既然要命不要钱,就决定了医生不能发财。中医无钱,在市场社会里就无权,这样就决定了它的命运:必然会被市场医学挤压。当前的社会是市场社会,市场控制了一切,包括权力和医学。因此,医学的开放性注定中医会欢迎西医的进入;而西医,作为市场的医学代表,就必然想方设法使中医边缘化——独占市场(要钱不要命)。

  医学既然具有开放性,也就无法使中医建筑起一个自我保卫的城堡,必然会像“马”一样地欢迎“骆驼”进入它的马房,这是符合自然的本性表现。医学是全人类的,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产生的。从大局来看,本就不应该有西医中医之分。因为,医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生在世上,只有健康是着重要的。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为性反规律的东西,这些反社会规律而强加的东西,使医学的不成熟性和贪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西方医生罢工死亡率降低的原因。西方医学在医疗实践中之所以一而二,二而三的碰壁,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其原因之所在是因为它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人类存在,就需要医学,医学就会不断完善。所以,我认为悲观是没有理由的。君不闻“中医在中国生根,在日本开花,在美国结果”这话吗?我认为,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不过,美国人如果从小就念中国的古典,反过来说,“在美国结果”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中医是最具有包容性的医学

  本篇的重要概念:医学的包容性

  疾病的产生都有外在和内在的两种原因;医学通过医生个人进行医疗活动。中医是最具有包容性的医学。上个世纪初,它觉得西医的外科具有中医所不能的东西,因此,很多人无不兴高采烈地欢迎西医进入我国,才有《中西汇通》、《衷中参西录》……等著作产生。当时,西医带来了中医所没有的解剖学,大家耳目一新,认为西医医学有理有据,真叫做科学。解剖学把人体结构,讲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对因战争、车祸、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体外暴力伤害,或体内某些疾病治疗不当而产生的某种必须运用外科手术进行救治的疾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我国的中医们发现西医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时,如获至宝似地欣喜,敞开胸怀欢迎。中西医结合的口号才家喻户晓。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实践,人们方知道上当受骗,医学这门学科不能这么简单地对待。这才是国家科技部中医战略研究组产生的原因。它的组长贾谦先生才会说:“中西医结合是消灭中医之路。”此话何解?笔者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假设中医像一碗已经煮熟的饭,而西医,还是一碗完全没煮熟的,无论它们如何结合,吃的人都会说,饭未熟!熟饭加生饭之后,仍然是生饭,不相信,你试试看。

  中医擅长的是内科病,它的基础是生命科学。生命是个什么东西,世界大百科全书都没有说清楚。世界大百科全书为什么说不清楚,这要归咎于西方形而下的哲学背景。

  中国人早在2500年前的著作—《内经》里把它都说清楚了。可是,《内经》里那些用古老的、组织起来的语言写成的文章,现代人很难理解。这种情况,本不足为怪,英国莎士比亚的著作,离现代只几百年,当代英国人就没有几个能看得懂的。何况《内经》不仅已这么久远,而且,20世纪初还夹上一个白话文运动,三四代孩子都不读古文了。难怪现在许多大学生、硕士生说中医的理论像天书—读不懂。

  西医把医学当作赚钱的事业,因此,它一到中国来,首先就控制了市场,制造舆论,说中医不科学,说它自己是科学的医学。有的中国人中了圈套,也跟着参加大合唱。不过,这个合唱团只唱了一百年,就把尾巴露出来了。原来,这是中国人的“自毁本性”注定的。现在我们认识到:这个科学的医学,“生产”的是一群“专业医盲团队”。医生会很快成为专家,但是,他们却不会看病。病人来了,他们的工作就是开检验单。病人拿检验单在医院里转了一圈,花了不少的钱,遭了不少罪,得到了一个或几个病的名字,最后,病却没有治好,或者更重了,或者更多了起来。为了阻止中医治病,讨好西方,卖弄自己,或者为了某个肮脏的目的,有的人就进而说中医是伪科学。不过,是真科学或伪科学,光凭嘴巴功夫还是没有用的。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给治好了。医学的科学不科学,不是什么标准,什么定性定量,而是能不能治好病。

  无论什么人,一生中都免不了会生病。也许,有人会说:某某老人90多岁了,现在身体也还非常健朗,说自己都没有生过病。这话,你相信吗?反正,我相信。这不自相矛盾吗?其实,这是对“疾病”的定义问题。这个老人,有点发热,有点疼痛,他不去医院,不去检查,根本没当回事,一熬,就过去了。这就叫做一辈子没病。假如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哪会没病的?起码,也有个前列腺肥大。如果老了,前列腺不肥大,这反倒真的是生病。如果他追究自己身上的疼痛是个什么病,这就得看疼痛的部位了。在左心胸的,医生会要他去做心电图检查,有可能告诉他得了心脏病;如果在关节部位的,医生会要他去做血检,看他的抗O、血沉、风湿因子、还有说不清的免疫功能。最后,一定会得出一个免疫功能缺损的病名。至于知道了这个病名后,你要是问医生能不能治好,医生摇摇头一边说没办法,一边就给你开药方,无非是一些止痛片或类固醇之类的药物。他说治不好为什么又会给你开药,因为,西医的本质就是卖药的。

  (三)中医的现状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中医的问题

  本篇的重要概念:集体医疗、个体医疗

  上个世纪初,一种新的医疗形式在我国大规模展开。这种医疗形式叫做集体医疗。集体医疗是以医院为核心的医疗体制。在现代这样的社会,这无疑是一种对中国医疗体制不足的补充。中国历来奉行的是个体医疗体制,即医生与病人的个体对个体的医疗行为:病人交给医生的是自己个人的生命的健病信息;医生的行为是个人对这一健病信息负有帮助调整其平衡的责任。这种医疗的个体性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因为生命的个体性决定了医疗实践的个体性:必须是医生与病人的个体对个体的个体行为。病人通过医生的治疗而痊愈;医生通过病人的治疗而得到经验。医学是因为医生行医的经验积累而理论化。由于医学理论必须来自医疗实践。一个中医的理论家,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治疗家,没有治疗经验的医学理论家是不存在的。

  可是,现代的医学体系中,不会治病的理论家也许比在治病的医生不仅更多,而且更红,更权威。我有一朋友得乳房癌,腋下淋巴转移有8厘米大,后来发现肿块增大变软了,腐烂出脓,心中很是恐慌。因为,西医宣布癌肿块腐烂必死无疑。于是,她就去上海、北京找几位全国知名的乳房癌专家咨询。据说这几位专家因发现新的癌细胞而出名。他们因为出名而成为全国某些医学专家组织的头头,头衔当然是全国性的。患者好不容易能得到他们的接见,谈话的内容却不新鲜,专家同样认同转移腐烂后果不好,建议试用一些新的抗癌药物。专家告诉她这是西方刚上市的新药,有效的把握大。我的朋友知道,这些新的药物专家并未用过,能不能治她的病仍未可知,只不过贵得令人闻而生畏,据说一年需要花费百万巨额,而且有效率只20%。患者想:“他们怎么能够知道有效?只不过让我做个试验品而已。”满怀希望而去的她,免不了失望而归。这个故事说明,现在医学组织成的专家或权威队伍,与医疗实践是有距离的。可见,因为,西医的专家不是治疗家,哪能知道如何治疗?老百姓以为生了病问专家才能有把握的想法,是被宣传忽悠出来的。

  医院中拿最高工资的是病理科医生。因为,病理科作为医学的眼睛而存在的。但没有人知道这个眼睛就像青光眼一样,虽然睁着却看不见东西。我举个比喻大家听听:黄河发大水是泥沙堵塞河道,但是,病理科就像研究治理黄河发大水,去研究泥沙的分类或泥沙结构的专家。这能有屁用!现代解剖学作为探寻疾病的病因而促成的:一个病人死亡了,医生解剖病人的尸体,发现腹中有癌肿块,首先他判断这是因为癌肿块占位导致了死亡。因此,对占位的癌肿块进行微观分析,研究癌细胞的分类,从中找出治疗癌症避免死亡的道理。这个天方夜谭故事骗了全世界的所有人,足足长达一个世纪。为什么说它骗人?因为,进行微观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原因被弄错了,那不怪现在的病理专家,应该怪的那当然是300年前意大利的摩尔干尼。读者们想查查他为什么会弄错,请阅邹纪平的《反思西方医学》。

  自西医发明了“癌”这个病名后,在1901年,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发现:小鸡生癌症能互相传染,估计一定是某种病毒作怪。至于是什么病毒,以及它所产生的机理,洛克菲勒研究所没有说明白。但既然已经认为是病毒了,因而就产生了用化疗杀病毒的治疗方法。由于70多年的癌症治疗无果,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发起一个“尼克松总统战胜癌症的战争”。它由美国的国家健康研究所负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病毒是癌症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原来,一个世纪的治疗实践,许多癌症病人没有因治疗获得生存,而生产化疗药品的公司却发了大财。国家健康研究所经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那些那些不治疗者比治疗者生存的希望要大”。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许多癌症病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治疗。但是,这话不能公开说。因为,美国的十大制药公司的利润,比500个强大企业中其他的490强的总和要多。这就是说,美国500个最大企业的总利润,制药业占一半以上。如果制药业不景气,将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灾难。美国为了保持它的利润,把亿万戴上癌症帽子的病人送进了坟墓。我把这个经济机密捅破了,不知道奥巴马会不会生气?

  使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治不好病的医学,一个把亿万人送进坟墓的医学(例如癌症、艾滋病、流感),一个把全球人都说成生病的医学(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类风湿、红斑狼疮),为什么只会仍旧想到要找这种医学去治疗?却不逆向去想想:为什么这个庞然怪物天天直的进去横的出来,却还日进斗金蒸蒸日上?这种医学体系为什么老鼓捣出治不好还治死人的“疾病”?,这些“要死病”本身难道就没有猫腻?它与国内国际的社会有着怎样的结构关系?

  明白人,这一回你们可得帮我祛魅解密啊。

  (四)医学的完善和医疗能力的提高来自个体医疗

  本篇的重要概念:团队医盲化、医学、医疗

  医学的耻辱在于:它始终是一个欺骗自己的庞大的理论体系。依据这样的原则——挖空矿山里有腐蚀性的矿石、掏净动物不洁的内脏、放干爬行动物毒囊里毒液,医学形成了所有一切不可思议的谬论。仅仅出于组织、营养学或极度刺激的某种需要,这些谬论被反复地灌输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如果所有的药物都被抛入大海,那么,这对人类是一大幸事,但对鱼类却是一大灾难。(《现代医疗批判》第111页)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1809-1894年)

  一百年前的这位著名科学家奥利弗先生就这么说过:医学的耻辱是因为它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如果没有一大批的社会精英,这个体系如何构筑得起来?这是对西医理论体系和社会现状的一针见血的批评。我倒是认为西医学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所以没法建立,是因为学者们被“组织”起来了。他们不再是自由的、可以自主研究的学术分子,而是变身为有目标按计划地为制药公司的利润而进行工作的群体。他们被收买而成为分享制药公司的利润的群体。正如林内?麦克塔格特说的,“医学研究不公正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多数研究是由某些公司资助的,而这些公司在不同结果上存在利益差异。这些药物公司不仅支付研究者薪水,而且经常决定研究结果是否发表、在哪里发表。”而真正的医学研究是不能受任何外力尤其是金钱钳制的。民间中医是自由散漫的,可以自由采药(草药),自由使用(要卖就卖,要送就送)。中医的这种药物供应形式反过来也决定了中医行医的自由形式。自由中医把个体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这就与西医被药物利润驱使的理论大异其趣了。

  疾病都是病人的自组织能力有所障碍而形成的。每一个病人的表现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没有一种疾病是能够统一治疗的。医生治疗疾病首先应该照顾好病人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这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生命的个体性决定了医学实践的是非和成败。医生通过治疗救助病人的实践,使自己获得经验,每一次治疗实践,都是一次学习,一次提高。集体医疗反而使治疗分段化、盲目化,所以,医生才会成为医盲。

  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医学被人为纳入市场的怀抱。现代医学的失败是因为它想构筑一种理想的、统一的疾病模式,建筑这样的模式是为了符合市场的需要。从希波克拉底到盖伦西方建立起的体液学说,在300年前被否定,代之以意大利摩尔干尼病灶为病因之说。此说不仅迷惑了社会至今,还使外科操刀的技师进入了主导地位。此说实际是认为任何疾病都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使医学疏忽了生命自身的作用,把躯体工程集体医疗模式扶上首席大位。

  医学与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医学是指对维护生命和健康的学问;医疗是指具体进行的治疗活动。医疗活动是医生个体对病人个体的个体负责行为。这种治疗的个体性,决定了医学研究的个体性。这种医疗形式,在中国自原始时代开始到明清就一直未变。但到了现代,社会交往频繁起来,人类需要更多的治疗方法。好奇是人类的本性。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新形式进入了中华民族的医疗领域,人们觉得不足得到了补充,表示热烈欢迎。这就是中医学的开放性。因此,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躯体工程集体医疗模式就布满中华大地,已然成为主流。在中国行了五千年之久的生命全息个体医疗模式,想不到自己会遭到无情的排挤和致命的摧残。

  中医以个体医疗模式在中华大地行了五千年之久。正因为它符合医学的规律,才充分成熟。无怪乎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中医的成熟就在2500年前,一部《黄帝内经》足资证明。个体医疗形式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是因为,任何治疗行为都是:病人将生命与健康的信息毫无保留地交给医生,这说明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由于病情变化的复杂,病人思想、生活的不可掌握性的因素太多,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有限,医生对病人交给自己的这个重担全面负责,需要一定的气魄和能力。医学和医疗有它自己的自然规律,违反者必会受到惩罚。医生通过诊断、确定治疗方法,以及处方用药,掌握所有反馈的信息,这才使得医学不断提高和完善。灭绝了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的个体医疗模式,就等于斩断了中医生存之根,其他花花哨哨所谓发展中医的口号,只不过是自贱自宫的遮羞布和麻醉剂,如斯而已,岂有他哉。

  国人需要中医,世界需要中医,真正复兴中医壮大中医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性生活性个体医疗模式,让中医回归原生态。这是复兴的起点,也是提高的据点,更是发展的原点。

  (五)中医的平衡疗法与西医的对抗疗法之目的与结果

  中医医疗遵循着《内经》所教导的生态医学康庄大道,从生命“软件”着手,得出了“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弱者扶之,强者抑之”等治偏求平的方法,也就是平衡疗法,因而走上成熟的道路。什么是医学的成熟?就是治疗的成功?什么叫治疗的成功?就是病人的治治愈。治的表现在病人精神恢复,活动自如,从此不再继续吃药,那有长期吃药算治疗成功的?

  为什么平衡疗法才是治病之道呢?《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内存,就是运行有序;邪气干预,就是正气不平衡。正气不平衡的原因,是生命在体内的寒热虚实出现了偏颇。因此,调整平衡就是医生的任务。任何内科疾病,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平衡都不一样,因此,医学就是教导医生如何调整个体病人的不平衡。

  原来,生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命有一种自组织能力来维护生存。这种自组织能力在不停地运行,叫做生存;这种自组织能力停止,便是死亡;自组织能力运行有序,就是健康;这种自组织能力运行障碍,就是生病。因此,治病之手段在于克服运行障碍,恢复运行有序。《内经》说:“非不治也,不得其法也。”中医的理念是:“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

  人在患病的时候,也就是生命的自组织能力在调整的时候,如果说此时的生命自组织能力没能力进行调整了,此病才是不治之症。现在很多医生未治病就说病人得不治之症,那实际是一种恐吓。现代医学医生既利用“科学”哄得人们对它的迷信,又利用“不治之症”来恐吓病人,实际就是给谋财害命做准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如何治内科病。所有的理论几乎都是谎言。没有理论支撑的医疗活动怎么会有成功的医疗效果呢?

  西医与中医不一样,不讲生命的平衡,而是讲与疾病对抗(有译为压制)。医学博士陈树祯从美国回来,著成《顺势疗法》,其中说:“……传统西药和对抗治疗有两大特点:第一点是有害的;第二点是一种在探索阶段而没有肯定地证实其安全程度与效能的治疗。第一点是一个众所周知,我们将从以下的药物实例与历史、临床统计和科学数据说明。第二点则说明了每3-5年便有一大批传统西药被淘汰的原因。其实,所谓的‘副作用’也就是作用,是医生在追求本来的治疗作用时,同时出现的、岁数中或岁数以外的、敌对的、相反的、有害的及难以控制的其他作用而已。所以,‘副作用’正是压制疗法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再者,每一种传统西药与对抗性治疗都有‘副作用’,而且这些不利的、相反的、有害的往往超出医生所‘追求’的作用许多倍。”(第35-36页)

  关于治疗之预后,中医的平衡疗法之理念有着与西医的对抗疗法之理念根本相反的原理:一切疾病之所以能痊愈全靠生命的自组织能力,这才产生了“非不治也,不得其法也”之理念;也就是“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西医并不注重预后(疾病治疗的最终结果),其实,不是不注重,而是根本没法注重。这种治疗的正作用与副作用同时产生,而且有时候副作用还远远大于正作用的用药方法,不仅不能治好病还会送命的预后,如何叫人注重?那只能诱导“现代医生和病人尤其热衷于精确诊断疾病的正式名称,但这对希波克拉底式的医生却无足轻重。他们主要注重的是预后,不仅是对疾病的发展进程作出预见,而且要提供病史。对疾病的前后因果作论述,会给病人及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认为医生的知识技术精湛。同样,医生对危机和死亡的预见也很重要,因为如果这样做了,即使这些情况发生,医生也不会因此受到责难。”(《医学史》第81页)

  医生不受到责难有什么好处?我国几千年的医疗历史,病人都知道每个医生的治疗能力有限,因而,病治不好也从不责难医生;而医生对待自己治不好的疾病,也从不以病人的病太重了,或以“必死”为由掩护自己的无知。如果已经进行治疗而没有效果的,只能以自己的能力不足请患者另找高明;而不是以住院为名,强留病人,或多方检查,查出一个病灶,说病人得了某种不治之症,以推掉或掩盖自己不会治疗形象。正是这种做法,被西方制药公司利用,于是癌症越来越多,化疗药物越来越贵,治死者也越来越多,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社会不和谐状态越闹越剧,而制药公司的钱包则越来越鼓胀。

  “医生为了避免失败的责备和赢得人们的崇拜必须培养诊断的艺术并且使诊断看起来是一种神圣行为。当医生勉强接受一个病例时,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事先预见最坏的情况。如果病人死了,医生的预言就得到了证实;如果他康复,医生将被视为一名神医。”(《医学史》第110页)作者在这里揭露了西医如何搞这种治疗的鬼把戏的:不会治病的医生,才会常常以预言死亡日期来恐吓病人。这才是癌症病人百分之五十被吓死的原因。所以,我十分赞同朱良春先生的高见:治癌症患者首先应该用话疗,然后再用药疗。

  中医遇到自己治不好的病,避免患者责难的方法是认为自己学识不够,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能力;西医避免责难的方法的掩盖自己不会看病的能力,让各种仪器查遍病人的身体,或以各种方法,不顾病人的伤害,硬是检查出一种病名,以可交代病人,因而敷衍塞责。这就是中医临症与西医的不同。两者如水火之不能相容,所以,不可能搞中西医结合。打个简单的比方:中医把疾病当客人,好好接待;西医把疾病当敌人,往死里打。结果就与消灭疾病的同时,把病人也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