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百姓茶坊>>阅览文章
保障特殊化,损失最大化

作者: 文庆 | 发布时间: 2013/1/9 14:49:59 | 162次浏览

保障特殊化,损失最大化

文庆

  童子:先生,哈耶克在谈到保障时说,没有经济保障,似乎自由便没有占有的价值。因为在某些社会中,给人以地位与身份的不再是自立,而是有保障,无保障成为贱民的可怕处境,此时再珍惜自由只能成为笑柄。这样的描述太适合中国的实情了,国考吸引那么多人报考,就是因为公务员有保障有地位有身份,享受着令人羡慕的公费医疗,找对象容易,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他们买房,新“三座大山”对他们来说并非很重的负担。

  先生:东南偏发达省份公务员的待遇相对好一些,而且普通公务员也没法与官员相比,但铁饭碗是肯定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当然也有一些理想丰满、豪情万丈的年轻人无法忍受体制内的平庸生活,勇敢在体制外闯出一片天地,但闯不出名堂的更多。

  童子:到体制外的风险极大。首先是你的名声受影响,从铁饭碗变成了临时工,别人看待你的眼神从尊敬变成异样。其次是没有保障,即使自己做老板,也可能突然因为人为的或客观的原因一贫如洗,还不如打工。

  先生: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让人不敢到体制外打工,更不敢自己做老板,因为哪天破产一无所有了,可能连做人的起码尊严都会丧失。无形中,很多体制内人员的企业家才干被埋没了,潜在的社会财富与就业机会没有被创造出来。

  童子:那些名校的文科毕业生一旦成了公务员,所做的工作机械乏味,也许高中生都能做,但是他们为了体制内的这份安稳,放弃了任何理想抱负。

  先生:所以,公务员系统吸纳了精英,但没能让他们发挥特长,这是人才的浪费。

  童子:在公务员看来,发挥特长、事业成功只是浮云,稳定大于一切。

  先生:但是公务员工作稳定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为稳定,他们没有工作压力,干好干坏一个样,谁也不愿意积极工作,只想着如何讨好领导谋得升迁,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不仅不为民众着想,还想办法为难民众,希望借此捞点油水。中小民营企业最容易被他们折腾,因为这些企业少有权力的保护,软柿子好捏。企业主的高收入让拿固定工资的公务员眼红,不压榨一点,心里不平衡。这弄得企业主有胆量于体制外做企业,却没心思将企业做大,失去的还是潜在的就业机会。

  童子:所以哈耶克说,哪里有稳定的工作,哪里就会失去更多的工作机会。不过,有人开玩笑说,如今大家拼命涌入公务员行列,就像国企改革前人们挖空心思挤进国企一样,朱总理推动国企改革后,大批工人下岗,哪天公务员系统改革,也会有大量公务员下岗。下岗之后,谋生还非常困难,因为公务员一般都做行政工作,没有专业技术,在市场经济中,不缺行政人员,缺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

  先生:国企之所以改革,是因为当时国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连年亏损,已经成为政府无法承受的包袱。当今公务员系统由于没有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也存在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的问题,但要想在公务员系统推动类似国企改革的改革,不太现实,因为公务员系统内部人员的关系更加盘根错节,既得利益集团极其强势,改革会遇到无比强大的阻力。当然,如果让人大代表真正替民众实时监督各级官员,并经常就官员的所作所为对他们进行质询,官员可能会不得不精简人员,简单地自上而下地推动人员精简,效果不大。

  童子:单单精简人员还不够,如何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也非常重要。现在提出的公务员聘任制,打破铁饭碗,似乎是个好办法,这至少会让公务员感到压力。

  先生:聘任制意味着表现不佳的公务员可能被辞退,但什么叫表现不佳呢?不是领导说不佳就不佳,领导的自由裁量权不能太大,必须有公认的标准与民主的评判,否则聘任制只会帮助领导打击异己,这就要求制约领导的权力,让他们既不敢公报私仇,也不能偏袒那些能力不强的熟人。

  童子:民营企业里的聘任制不是运行不错吗?为什么到了公务员系统就可能失效呢?

  先生:民企领导由于业绩压力,必须能够容忍某些不喜欢的人,因为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强。公务员系统中,除了头头有GDP考核的压力,下面的领导并没有什么业绩压力,用谁都是用,偏袒关系好的熟人在所难免,只有严密的监督才能让他们不敢太放肆。

  童子:对于公务员领导与普通公务员,都应该有监督,而且按照公认的考核标准进行监督,同级、下级、上级都参与监督,公务员所服务的广大民众也成为监督者,一旦公务员表现有问题,立即曝光,并按考核标准作相应惩罚,这样的监督机制就会让公务员更懂得兢兢业业做事,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

  先生:效率提高靠事务官,民主提升看政务官,天天喊民主选举的人,最终选出来的只是政务官,后者为了选票肯定会承诺颁布政策改善民生,但政策的实施还是靠事务官,他们的办事效率严重影响政策的推行进度。高薪当然可以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但苛刻的考核标准与严密的监督机制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工作机会。

  童子:以上的制度安排可以真正保障那些态度能力俱佳的公务员的生活,良币驱逐劣币,那劣币该何去何从呢?

  先生:不适合做公务员的一般也有自己的特长,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样一来,人才资源的配置才不至于太过扭曲。当然,那些在任何领域都表现平庸的人,也不能完全被淘汰出局,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能保证他们有尊严地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对社会保障有一个广义的理解,它首先保障每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保障的是在大家纷纷发挥特长的激烈竞争中的失败者与由于客观原因不得生存的人。我们的保障制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体制内的人得到太多,体制外的人得到太少,许多精英只愿躲在体制内求安稳享福利,发挥特长、闯出名堂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中国由此丢失不少潜在的发展机会,如果别的国家健康发展,那中国的生存就没有保障了。所以,如果故意耸人听闻的话,现在的保障制度保障了少数人,也许失去的是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