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国人望穿秋眼的痛
作者: 张敬伟 | 发布时间: 2013/1/3 10:34:41 | 179次浏览
收入分配改革,国人望穿秋眼的痛
张敬伟
昨日,新华社刊发“2013:中国热点前瞻”,正式确认原定于2012年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因故推迟。至此,在2012年被人们寄予厚望、热烈期盼,而此前相关部门一再放话在2012年年内肯定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宣告难产。(元月1日《山东商报》)
2012年走了,永远都不会再来。在众人的诸多遗憾里,收入分配改革是国人望穿秋眼的痛。收入分配改革,自1994年启动,据说草稿已经易很多稿,每年都是“两会”热议的话题,也是舆论不老的热点。尤其是去年,年初舆论放话上半年推出改革方案,年终推到第三季度,第三季度推到年底…随着2013年的到来,温家宝总理承诺的年内推出已成泡影。
8年磨一剑,收入分配改革之剑依然未能出鞘。到了2013年,收入分配改革是否能够亮剑呢?众人不得而知,只是从舆论零星的信息释放中,晓得这一方案收到了利益集团的狙击,而且即使这一改革方案出台,也是原则性的。
由此可见,收入分配改革之路是如何的艰难!遭受利益集团的阻滞并不让人悲观,公众悲戚的是利益博弈应该公开透明,改革路径应当清晰。否则,改革之路一旦壅塞,改革红利又如何释放?
收入分配改革,在迫在眉睫的改革。如果这一攸关民生的改革不启动不破局,其他的改革红利就是空谈。这绝非危言耸听,在外需疲软、投资不可能无度追加的社会现实下,只有激活中国的内需市场才能使中国继续保持实实在在的增长。这是中国社会自上而下的共识,而这个共识需要收入分配改革来实践。因为,中国收入分配严重不公,传统的“三大差别”和“两极分化”不说,阶层分野和社会财富的不当分配,造成了中国社会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难堪。更不堪的是,中国缺乏一个稳定的人数足够多的中产阶级。
这种非橄榄型的社会架构,拉动的消费市场是畸形的。因为占比不足20%的富人,其在国内的消费已经饱和,其消费触觉主要是延及海外市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体量极大就是明证。而且,还有相当的新富者阶层将财产转移到海外。这意味着,决定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不是少得可怜的富人,而是10亿多的普通中国人。普通民众,则一直呐喊国家进行收入分配改革。
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的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价格水涨船高是市场必然。另一方面,多年以来中国GDP和中央财政两位数的高增长,也决定了国富必须反哺民生。而多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国人收入增长速度总是跑不过GDP以及中央财政增速。国富民穷,情何以堪?还有就是,伴随几个经济周期高增长的,还有通货膨胀的困扰,资本市场的持续走熊,公众实际收入增长又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持久的房市泡沫,造成了亿万房奴,他们以极低的收入背负着未来数十年的高压房贷,不再提高他们的收入,所谓小康就成了一场幻梦。
现在又迎来全球经济的持久低迷期,高度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同样备受煎熬。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着一个长期的低速增长期(8%左右),中国要通过城镇化来激活内需市场。51%的城镇化率的确给宏观经济带来愿景,但是宏观经济需要微观民生托底,民生要用丰厚的荷包来支撑。审视中国社会,京沪广深一线城市提高后的月最低收入也就平均1500元左右,基本上处于温饱维持之水平。即使是所谓的旱涝保收单位,月入水平也在5000元左右,相对于高企的物价,难以承受的高税负以及天价的房子,中国人哪有闲钱去消费?
不必去经济学的系统理论去评价中国宏观经济,也不必用平均化了的虚浮收入去衡量微观民生。中国民生最现实可感的是没有钱没有保障缺乏平权待遇,这些都是民生的硬伤。疗治民生伤痕,收入分配改革是剂良药,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