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广角镜>>新闻热播>>阅览文章
热词里一个丰富和复杂的中国

作者: 卞元平 | 发布时间: 2013/1/2 0:39:46 | 212次浏览

热词里一个丰富和复杂的中国

  复杂的生活就是这样,有纠结,也有憧憬,有挫折,也有信心,2012年热词的好与不好,以及它的平凡,都真实而平静地摆放在那里,也只有所有的方面都存在,它才能展现最真实的中国。

  “2012”作为一个热词已流传了上千年,但最终的事实证明,传说中的末日与灾难,除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的赚钱噱头之外,便再无别的意义。

  不过,与末日与灾难相反的种种热词,充斥着即将结束的2012年,它是那么丰富和充满了变幻色彩,令身处其中的我们,目不暇接,又热血沸腾。

  随着这些定格于历史中的热词,我们可以重新回味那些激动人心的新闻事件和点点滴滴。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热词评选,“十八大”都必然是2012年最热的词汇。这个词汇已不仅仅是一次会议的名称,而是一个历史符号,不同的人从其中解读出了各自的期待和愿望。作为一座引领中国走向未来的桥梁,未来多年之后,这个词或将展现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出台了包括领导人出行“不封路”在内的多项规定,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很多人将此视作为一种改革信号,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交通领域,而延及整个社会,从中解读出了打破特权和加强社会公平建设的信息——尽管这只是个开端,却获得超出常规的关注。

  客观地说,不同的人群和行业,对于同一热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这恰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这一年中,劳教制度的改革因一系列与劳教相关的新闻而再次被提起,并达到了空前的激烈度。舆论呼吁对此制度进行改革,充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路上”的中国法制建设。与之同行的,还有饱受质疑的“嫖宿幼女罪”、预算法的修订和精神卫生法的出台,这些在争议中蹒跚而行的法律事件,既代表着中国法制建设的速度,又代表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深度。

  在这一年中,“理性爱国”这一原本没有什么争议的概念却遭遇到巨大的挑战。发生在一些城市的打砸事件,让我们重新反思动机与过程的关系。如果不在法制的轨道里运行,任何崇高的动机,都有可能滑向与初衷相反的结局上去。这种状况,在宁波PX、周口平坟等热门新闻事件中,都有所体现。

  在这一年中,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得悬在中国作家心里的那只靴子,终于落了地。但关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的争论,非但没有结束,而是重新开始。重新开始的,还有被冷落了太久的纪录片,随着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人们开始发现,除了各种穿越的口水剧之外,最有魅力的表达其实来源于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热词都是让人愉悦和开心的。虽然我们一直呼唤正能量,但仍有不少令人悲伤的词语出现在我们的热词榜上:巧家爆炸案、刻章救妻、毕节流浪儿、房叔表哥、皮革胶囊……这些热词,不仅冲击着我们悲伤和愤怒的神经,还大大地损伤我们的幸福感,使我们在面对“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时,产生短暂的错位感。

  有人曾说,在当下,有“三个中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对于现实的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有的人看到的是光鲜亮丽,有的人看到的是纷乱纠结,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既不过分鲜亮也不过分纠结的真实凡俗生活。其实,热词里的中国,恰恰就包含了这“三个中国”。复杂的生活就是这样,有纠结,也有憧憬,有挫折,也有信心,2012年热词的好与不好,以及它的平凡,都真实而平静地摆放在那里,也只有所有的方面都存在,它才能展现最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