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天拆地 人往哪儿搁
作者: 蔡辉 | 发布时间: 2012/12/12 15:00:19 | 222次浏览
拆天拆地 人往哪儿搁
蔡辉
古往今来,一切文明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以人为根本,以人为诉求,放弃这一根本立场,只顾空洞的宏大叙事,得到的只能是被唾弃和被鄙夷。
“拆天拆地拆天地,安民安心安民心。”这副霸气十足的对联高悬于南京市某街道拆迁办门口,被网友们戏称为“南京最牛的一副拆迁对联”。(据《现代快报》报道)
虽然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此对联目的是鼓励拆迁办职员努力工作,而非权力的宣扬,但读罢还是令人颇感心里不舒服。
既然是内部激励,为什么不内部摆放,而是要挂出来给大家看?如此没文采、没规矩、没底蕴的粗糙话语,怎么就好意思往外摆?如果不是权力的催眠作用,怎么会连起码的分寸感都已失去?
其实,这样的偏执带有普遍性,是现代社会的“成长的烦恼”。人类自工业革命后,获得了比此前几千年加起来还要多得多的生产力,在过去,皇帝建造一座大型宫殿,此生未必能等到竣工,只能由下一代享受,可在今天,城市每隔5-10年就会发生一番剧变。当代普通人享受到的便利,甚至已超过了昔日尊贵的君王。
然而,如果没有一种力量加以约束的话,由此带来的自我膨胀就很可能将我们带入人性的深渊。现代人过分相信技术,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把一切都打上“有用”和“没用”,心中全无敬畏,当这种浮躁情绪与管理缺失合流时,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狂妄,甚至将“拆天拆地”看成是勇敢、负责和努力工作。
如果天地都拆了,人往哪儿搁?我们难道不能与天地和谐共存吗?如此行为没有边界,最终伤害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
约束人性,制度之外,一是靠传统,二是靠文化。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后两者恰恰是受伤害最多的“公地”,先是被误会为妨碍现代化的腐朽力量,后是被商业大潮所冲击。这就是为什么,太多领导喜欢卖弄半通不通的文字,为了抒发所谓的豪情,毫不顾虑他人的感受,就丧失了起码的人文关怀。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古往今来,一切文明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以人为根本,以人为诉求,放弃这一根本立场,只顾空洞的宏大叙事,得到的只能是被唾弃和被鄙夷。
今天的中国已迈过发展的起步阶段,“文化强国”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类似没文化的对联还是拿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