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百姓茶坊>>阅览文章
专家缘何成“砖家”

作者: 卢周来 | 发布时间: 2012/12/7 9:15:00 | 194次浏览

专家缘何成“砖家”

 

卢周来

 经济学家在中国越来越成为被讥笑的群体,这既冤枉又不冤枉。冤枉的是,中国经济学家群体毕竟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尽了绵薄之力,作出了应有贡献。要说不冤枉,是因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 环境因素,不少中国经济学家仍然凭着几条定律“包打天下”,所提出的对策性建议也就驴唇对不上马嘴,贻笑百姓。专家也就成了在媒体尤其在网络上挨拍的“砖家”了。

  以一位学者为例。由于运力不足导致买票难,每年春运期间,几乎是中国农民工的“受难日”。于是,经济学家帮忙出各种高招。这位老先生也不例外。他提出的建议是:大幅度提高春 运期间火车票价水平即可。理由是,票价一提高,一些低收入农民工就会放弃回家过年。如此一来春运难题自然就解决了。

  如果仅从经济学供求定理来看,老先生的建议似乎没有错。但他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春节回家,对于农民工来说,需求几乎是“刚性”的。绝大多数农民工“妻离子散”已近一年 ,春节是唯一难得的团聚时刻。甚至中国不少乡村仍有这样的规矩:春节必须男丁在家“祭祖还年”,否则就是“牝鸡司晨”,家门会不幸……正因此,回家的路再难,他们的决定也毅然决 然。这个时候,抬高火车票价固然可以减少铁路运输压力,但却会抬高全社会农民工回家的成本,比如有不少农民工因为一票难求,不惜冒着更大危险在风雪交加中风餐露宿骑着摩托车回家 。所以,如果这位经济学家真正懂得中国农民工所思所想,或许就不会出这样“遭人骂”的主意。

  美国著名公共政策专家德博拉-斯通曾指出,一个科学的决策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决策者所面临复杂无比甚至相互构成“悖论”的约束条件,无法用经济学家所谓的“理性的算计 ”来处理,更不存在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绝对黄金法则”。

  正因此,中国经济学家要避免成为普罗大众口中的“砖家”,就必须走出书斋,多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