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已走和将走的四段“统合路”
作者: 王岩林 | 发布时间: 2012/12/7 8:54:10 | 259次浏览
谈谈中国已走和将走的四段“统合路”
王岩林
为了让当大家从根本上对我们的历史与未来,有个简明清晰的认识,我想以中华合之道理论的视野,谈谈这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共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两大段历程,以及未来还将必然走的另 两段道路。为便于明确讲解,我将这四段历程,暂且分别命名为结合之路、捏合之路、叠合之路和统合之路。
首先,咱们先说第一段的“结合之路”。无疑,我这是沿用了我们常用的一种提法,指的是从中共成立,直至毛泽东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其突显与主显着的, 是中国现实与马列主义理论实践运动之间的“两结合”。
应该说,那个时代,将马列与中国最为突出的革命事业相合于一道,不仅是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够轻易就找到两者的结合点的。因为,举目望去,在马列运动、西方文明、中华传统文明“三 流”之中,最能与当时中国现实密切相适的、最不具本质冲突的、最有助于实现革命党之意愿的,就是最具有跟一切旧传统彻底决裂之革命性、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采取攻击姿态、成功创立 了社会主义苏联和进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马列主义了。所以,从统合路向上递进发展的规律看,首选中国现实与马列的结合,那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也能解释,除了中共,非马列 信仰者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同样也有积极靠拢苏联与共产国际的意愿、倾向之问题。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在毛时代,最为凸显着的,是马列与中国现实的“二结合”,但从更加总体全面的、贯通显隐两界的视角来看,我们不能不说,这种结合,完全是一种中西文明碰撞大背 景下的产物。也就是说,最优先、最直接进行的“二结合”,其实乃是更广阔全面“四结合”的特别集中凸显罢了(即:除马列、中国现实外,还有中华传统文明和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 。
其次,再让我们来看看第二段“捏合之路”。这显然指的是,邓小平领导集体所开创的改革开放时期。为什么用“捏合”一词呢?因为,相比前番主显的马列与中国现实之间的“结合”,这 一次的中国现实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之交合,来的就没那么郎有情、妾有意了。其中的同质性与吻合度,远远地不如从前了。要知道,这是将两种根本不同文明树上结出的花果,硬往一 起拉扯、嫁接、撮合、捏合啊!其有违常理、没有先例、以及阻力之大、难度之高,都是显而易见的。一定意义上说,走上这段“捏合之路”,比之前段,更是逆水行舟。所需要的胆魄与定 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所实现的对接与交合,也全然脱去了“结合”的两情相投、柔情蜜意,从而变成“捏合”式的不由分说、强扭硬来、直接务实、只求结果了。直到今天,我们都能分明 地感受到,即便有着强国富民的强劲推力、物质私欲的原始驱动,这种三十年多年的历史性深入交合,也还是常常显得不适连连、冲突多多的。今天,人们之所以对“捏合”中西、并给我们 生出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胖儿子”的改革开放,仍抱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与埋怨,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由这种强拉硬拽、不同道同心的婚姻,自身所独具的根本性状所引起和造成的。
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捏合”,虽然看上去远没有第一段路上的“结合”,来得那么同道、同质、同向与紧密、和谐、美满,可这一切,却是现当代中国,在统合道上注定必须迈过的一个大 坎。这甚至是更广大、更深层的一种统合之迈进。她在中西文明历史性大碰撞、大交合的背景下,有效地实现了中国与西方现代主流文明的直接对接、合处一域和我中有你。这,就统合之发 展演进而言,是一次了不起的前进与深入。这,就先易后难的递进规律来说,是一次更上层楼的迈步与实践。正因为是“捏合”而非“结合”,所以,今天中国的社会,才会问题多多、冲突 极大、分化割裂、混乱纷杂;当今时代的人心,也才会常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撕裂、不舒心、无所适之感。
同样需要指出,在这对“主角”“捏合”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其他各方的到场参与的。而只是马列、中华传统文明,处在较隐匿的背后罢了。执政党的马列旗帜、一党政治、革命传统、既 有体制、历史沿袭、中华理性等,还在背后更根本处,发挥着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却未必不具核心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呢。甚至,从总体上看,前番毛时代“结合”出的结果成果,已经背在了 现时代中国的肩上;中共即便在最毅然决然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坚守马列和四项基本原则。所以,如此说来,我们也许将这段路上的“捏合”,视作中国现实与西方现代主流文明的“二合 一”,还真不如将其视作是加着马列一方的“三合一”,来得更为准确、更加合理一些。
不论怎样,总之,不能忽略了马列、中华传统更多地介入了这场“捏合”行动的客观事实。特别是,不能将马列一方排除在基本的审视与判断之外。在统合的路上,一步步越往前走,肯定只 会越来越多地把各方兼收进来,即使在特殊的时期、不足以成为核心主角的,也一定是会在同处并存与各种联动中,得到更多、更大地增长升高的。
再次,咱们再来看看第三段路。这是最近就将要走上的一段“叠合之路”。怎么在“结合”、“捏合”之后,又来了一个“叠合”呢?我讲三点:
第一,在一以贯之、统称为“统合”的路上,我们是沿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隐到彰的规律一步步前行的。这种规律,集中地体现在最突出的中国现实生存发展之需要,与不 同方的各种“合”上。第一段路,我们深入地实现了与马列一方的“结合”;第二段路,我们历史性地实现了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捏合”。现在,“三流”中的“两流”,都已跟中 国现实这个“主生一统”的主流,分别搞过交合、对接了,接下来,是不是还有“一流”没有进行过专门地、深入地、全面地、以一个长达几十年历史时期为历程的结合、交合或整合呢?
我的观点、或者说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一定是,当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的中国现实,还没有结合、整合、统合完原有的三方中之每一方之前,绝对有耐心的客观自然,是不会像心浮气躁的当 今人们那样,直接去上到一个更高层的“一统”格局与历史时期中去的。有一方晦暗不明,有一方还没有进行专门的“二合一”对接整合,有一方尚无法在居中结合处、中道突显的意义上取 得扎扎实实的构架与成效,循序行进的中国,便无法进入到最后的全面彻底之重新“一统”阶段!这绝对是一个很容易明白,却常常被忽视与漠视着的天然常识、根本规律。
第二,“三流”中,其中“两流”,都分别地与中国社会现实实现过了交合、对接。那么,剩下来的还有谁呢?当然只有中华传统文明这一方了。所以,接下来要搞的,必然会是背负了“结 合之路”成果、又进而再背上“捏合之路”硕果的更加壮大繁重的中国现实,与自身传统文明的交合、对接了。我将这即将到来的新统合阶段,称作另一段又有不同的“叠合之路”。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现实与中华传统文明,都是一条河的不同阶段,没什么必要分得如此地开,更不用说还要实行中国现实与自身传统文明的“叠合”了。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模糊认识 。诚然,从一个生生不息“活文明”的总体上看,她是不会、也的确没有死在自己传统的甲壳里的,她还顽强地活在今天中国社会的构架形态中、中国人的一思一行之中。不过,由于一百多 年的西学东进,甚至是“认狼为母”,我们中华文明自身原有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大一统”共治体系、儒道科举入仕制度、中华学问传承发声系统、中华理性思研与寄托群体,直至中华之 道整套思想理论架构体系、中华超级综合格局理性等,已经被颠覆、割裂、肢解、糟蹋的面目全非了。不仅如此,瓦解与糟践后,还在其被掩埋于深沟中的头上,堆放与遮盖上一堆堆的枯枝 杂草、散沙乱石。这样一来,不要说直接的传承被阻断了,就是我们说起什么是中华真文明来,也少有几人能够依托自身文明的性状、体系、道理与话语,头头是道地说个清楚、分明。这难 道不需要进行一番彻底地矫正复原吗?更不要说,复兴,一定是先要站在归本复原的基石之上的。
第三,前两段路,我们中国,几乎都是一种夹缝中的“沟底行”。只有通过下一轮的居中叠合、中道挺立,才能一举突破早前所谓中、便意味着中缝间隙的低弱处境,走到根本不同质的中道 隆兴之层面上去。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说,早前第一段的“结合之路”,虽然成就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但夹在马列理论实践和西方文明构建的两座大山之间,仅仅是沟底探索式摸爬,是两厢基础连接的结 合。结合,更多的只是一种连接、对接、嫁接。只能是统合路上的初级产品。它是结合不出最全面、最广阔、最高远、最系统、最完善、最具建设性的精神思想与体制构建来的。这从毛思想 而非理论的提法上,就可窥见一斑。而且,不仅在思想理论和体系制度等上层建设上如此,在社会形态、秩序、机能、生长与人的丰富、完善上更是如此。这是当时时代的局限与客观格局的 夹击所造成的。
第二段“捏合之路”,同样也是这样的。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一种中国式的提炼与总结。这在西方学术界,甚至不会将其视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她是一种中国式 的初级理论。这种理论,是合乎中华之道综合理性的,却不易为西方科学理性或线性理性所接受。可以说,虽然,特色社会主义,比第一段结合,更明确了一种路径方向,更强化了统合之特 性,也更抬升了思想理论的层级,但她仍未能走出“两座高山夹一大沟”的客观境地。中者,仍是塌陷、洼陷、低矮、贫弱处的代名词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色,虽有起色,但仍是建立在“资”与“社”并立相对的范畴与视界上的,仍是在低洼处怯怯地立于一块并非十分坚稳确定之石头上的。特色,是一种“虚圈”、 泛指,而非实立、明道。她就像圈地养羊一样,是笼统确立了一种内部不稳不实的特殊存在,却还不能对这种存在作出分明、确切突显与道说的一种理论过渡。这就好比,我们在夹于两山、 或群山中的沟壑里,找到了一些可以稳定立足、垫高腿脚、接连攀爬的石头堆,并认定了这是一条比较理智现实的,可以不用强行“左攀”与“右附”两边高山,也能通达走高的新途径。但 她,还尚没有发现在这一堆堆的乱石沟后面的更远处,堆埋着一个不断缓缓走高上升的山脊。这个依稀可见的山脊,将随着一步步地走高,会把整个中国和未来的中华新文明,带到最后的“ 一统三流”的人类最高峰上去。
所以,第三段“叠合之路”,是一种居中而行、自我归本、复兴垒高、纵向爬升的大转折时期。她不仅,从向左、向右的两边“结合”、“捏合”,直接转到了履行拓展“中道”的路径上来 了;而且,她也会随着我们将“虚圈”起的“特色”,转变成结结实实的思想理论架构而在精神思想理论的三分天下中,占据三足鼎立中的一席之地,从而,越来越为我们呈现出一条坚实、 宽广、备受尊重、充满希望的高远大道来。由于是在自身传统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发掘、整理、扫清遮蔽、夯实垒高而成;由于是要将原先沟底夹缝中的隐道、虚道,彰显与突显为中国社会 和全球化时代更多人可遵可循的明道、实道,所以,这段“叠合之路”,一定是会在前两段“结合之果”、“捏合之效”之外,以“叠合”垒高的方式,把中国精神思想和社会现实“合于中 道”的路径,推举到一个山脊般明确、坚稳、聚众而行、令人仰慕的新高度。可以说,“叠合”之路行、“叠合”之实成、“叠合”之道出,便意味着未来中国,实现进一步的全盘“一统三 流”,也就具备了一种水到渠成的君临态势。
最后,来谈谈最终和最高的第四段“统合之路”。这是“一统”天下“三流”各方的超越阶段,这是“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全盘大统一。对此,只说两点:一是,“一统三流” ,并不是直接站到最高峰上去,进行一统之重构重建,就可以了。能够走到“一统”所需要的最高超站位那里,必须是先要进行三流各自与中国现实社会的交合对接的。也就是说,没有马列 与中国昨天现实、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今天现实、中华传统文明与中国未来现实的三次桩基性初整合或初统合,我们根本就攀不上“一统”三流八方的最高峰。由此可见,归本复兴、重构中 道,乃是今后几十年,我国必须走的一段历程。
二是,从今往后,我们应该回归自己、向内以求,不可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我们至少还有两大段路要走,至少还有两个相当于毛时代与改革开放期的历史时期必须经历。甚至,进入到“统 合”阶段的路,只会更加艰难漫长(当然,那时是一种意气风发、积极求索、惊喜连连中的艰难),也许仅在中华文明圈内实现,就需要二三百年或者更长时间。因为,进入到“统合之路” 时,历史的脚步,也必将从精神思想领域的复兴重构,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现实文明社会的重构重建上去。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艰难与漫长的世代工程。那是会远远长过精神思想、体系制 度的全盘规划与彻底重构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非上上下下思想认识一统一,只要踏上复兴中华文明的路了,未来的中国,便会顺顺利利地就跑到最高峰的峰顶上去的。现如今,凝聚共识,将全国工作的重心转 到归本复兴上来,才是第一道要迈过的坎;还有重新发掘、贯通、梳理、阐释、整合与聚拢的第二道坎;更有拓展升级,进一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全人类的筹谋、规划、重构、总揽 之第三道坎呢!所以,只能说任重道远,切忌心浮气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