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标准涨10倍”靠不靠谱?
作者: 张平 | 发布时间: 2012/12/3 15:59:12 | 207次浏览
“征地补偿标准涨10倍”靠不靠谱?
张平
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
其实关于土地补偿标准,我国早在1999年1月1日起实行的《土地管理法》中就有明确规定: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虽然规定如此,不过执行起来却完全两码事。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发商利益的引诱下,采取强拆等措施,激化了社会矛盾以至于让农民陷入谈“征”色变的境地。若这次土地补偿数额真如专家推测提高10倍,那意味着国家对农民利益的尊重和维护,显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不过,笔者认为拔出萝卜必将带出泥,提高土地补偿数额很好,但也会造成一系列后续问题,且急需破题。
首先,提高补偿金额至现行标准的10倍,这笔钱由谁来出?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显然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出这笔费用的,那就由开发商来出,但是土地补偿费一旦提高,拆迁费也势必水涨船高,很可能导致房价飙升。届时拆迁方将不惜花代价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其成本除了转嫁到房价上根本无从体现,而房价原本就居高不下,如果再得不到有效遏制,农民即使获得了较高的土地补偿后,蜕变为市民也买不起房。所以,提高土地补偿金额可能会有推高房价之虞。
再者,如何遵守征地程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知道我国城市蔬菜和粮食的自给率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70%降到了30%,如果中国656座大中城市周边的农田都造起了商品房,那么不仅会促使物价上涨(农产品运输距离不断拉大),而且中国城市居民未来的粮食问题也让人堪忧,现在我国主粮虽然已经连续“九连增”,但是玉米、大豆、菜花籽都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笔者认为保留城市农产品的自给率才是真正的刚性需求,把农用土地都用作商品房项目开发,把农民都赶进城,是否有这必要?难道人们都饿着肚皮住在空荡荡的商品房里?
最后,表面上看,或许农民拿到了增加10倍的土地补偿金,但失去了土地且技能单一的农民最后还可能落得个坐吃山空的窘境。所以要让大量农民进城定居,完成我国城市化进程,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资金的巨额投入,而且还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关键的是,如何使大量失去土地的进城农民接受培训,短时期内迅速变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城市化进程并不积极,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还需要政府在各方面长期的资金投入才行。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意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接下去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一、如何防止在提高土地征收标准后,相应推高城市房价?最后的结果是城市居民买不起房,而农民拿了补偿款进城后也买不起房。二、中国的城市周边农田真的有必要大量征用吗?如果大量农田都造了商品房,把农民都赶进城,那城市的粮蔬的自给率必然会降至最低,届时物价就会波动,中国人未来的粮食、蔬菜问题怎么办?难道人人拥有几套商品房,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三、让农民变成市民,推进城市化进程,并不是头脑发热就能解决的,这是需要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有巨大的投入才行,现在问题是地方政府没有钱,你让他们拿什么来接纳这些“新市民”?所以提高土地补偿金额这项制度固然惠及农民利益,但紧跟在后面的问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