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哈哈镜>>鲜闻轶事>>阅览文章
郭沫若是不是考古学家

作者: 卞元平 | 发布时间: 2012/12/3 10:44:24 | 338次浏览

郭沫若是不是考古学家

郭沫若是近现代名人,这从他的各种头衔中就可以看出来。像《辞海》上说: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却说:“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明眼人可能已经看出,《考古学卷》是专写考古学的,却不说郭沫若为考古学家,这叫人倍感蹊跷,不得定数。

但郭沫若在普通社会民众的认知里,却是赫赫有名的考古学家。记得我1978年考取吉林大学读了考古专业后,常有行外的人听到我是学考古的,就告诉我说,那你们的祖师爷可是郭沫若啊!足见在公众心里,郭沫若不但是考古学家,还是考古学家的祖师爷呢。

那么,考古方面的专业人士又持什么样的看法呢?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夏鼐在郭老逝世后写过的一篇纪念文章:“郭老虽不是一位田野考古工作者,但是由于重视田野考古工作,对这工作也感到兴趣。”曾创建北大考古教研室,后也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的苏秉琦说:“亲自参加,或至少熟悉田野工作,早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一个必要条件了。” 夏鼐和苏秉琦是公认的考古大家,学界翘楚,按他们的语境那就是:郭沫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起码不是以田野考古为职业的考古学家。

所谓田野考古这种工作,在考古界内的重要地位,可用“定尺”、“天条”来比喻。换句话说,这也是考古学之所以有别于古物学或金石学而成为一门近代科学的关键之一。众所周知,在考古学作为近代科学诞生以前,国外早就有了古物学,中国可能更早些,至少在宋代就有了以收藏和著录古物的金石学,也就是专挑有文字铸刻的那些铜器和石刻来把玩和鉴赏,以实现“证经补史”目的。至于国外的古物学,远的不说,像拿破仑曾经有句“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的名言,在他的远征军中,博物学家认识古迹和古物,驴子可以把珍贵文物带回法国。但我们既不能承认拿破仑带的博物学者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更不能贴标签式地认定拿破仑是考古领导者。否则那笑话就会闹得过大,闹成江湖八卦的地步。所以,文物发现与考古发现的性质不同,方法有别,目的迥异。换言之,喜欢文物和以考古为职业是两码事,不能随便放在一个锅里煮。这要展开来说,可从两方面看:

第一,平时工作是不是多在野外,即以发现遗存为主要职业目标。活忙的时候,一年到头在城里呆不了几天,常下工地是常态。像有位年轻的考古学者就曾不无感慨地说,考古人最难受的是对家人的愧疚——结婚1个月就出差田野调查,媳妇每次打电话都说挺好挺好的,突然有一天就放声大哭。她笑言:嫁一个考古人就要学会坚强。

第二,是看你会不会挖。所谓会不会挖,就是能不能按照考古行业的操作规程要求来把工地做好。做好的标准,不是看你挖到了什么,要紧的是看你怎么挖的,挖得科学不科学,专业不专业,行家不行家。也就是说,考古发现了什么并不重要,怎么发现的才尤其重要,知道了这一点极其重要,不知道这一点非常糟糕。这用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的话说,就是看在同样的面积或空间里,谁能挖到可供复原历史的信息最多。我有个搞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朋友,常常讽刺我:“你们考古的,除了会挖,还会干什么?”他这话叫我郁闷,却道出了一个真谛:会挖,才是考古人的看家本事。

根据会不会挖和在野外考古的时长来定性一个人是不是考古学家,是衡量一个考古学家起码的基本功。以此来看郭沫若,他去野外考古的记录概有三次:一次是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好像考察调查过一天汉墓;二次是上世纪50年代他主张挖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好像到过不止一次现场,但多是看看为主,原则上没动手;三次是1968年发掘河北满城汉墓,他也到现场指点过迷津。如此等等,郭老一生到考古野外的时间都很短,与其说是考察,还莫如说是视察,实际上也就是去看看那些挖出来的文物,做些点评和指示,而不是亲自动手从事发掘整理文物这两个最基本的考古工作。如果只用这样两个标准来评定郭沫若是不是考古学家,说他不是,也无可厚非。

要说发掘文物和整理文物,行家都知道,这是考古上的三个工作流程的之一和之二,还有一个流程是之三,那就是对挖掘出来和整理出来的文物进行研究。所以,考古学家不但得会挖,还得会思考,能研究,得有本事把挖到的东西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说到研究出点条条道道来,那郭沫若的强项就大了。郭沫若的那些大作,比如《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殷契粹编》、《甲骨文合集》等,都是堪称领风气之先的甲骨、金文巨著,定鼎传世。这些虽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专著,可我一直觉得它们堪称金石学自宋代以来的巅峰之作。除了能研究,郭沫若对中国考古事业的关心和领导,更能名垂考古史。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提议恢复因“文革”而停刊的《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三大考古学权威刊物,并经周恩来批准同意施行,成为文革后最早复刊的学术刊物。

可见,郭沫若能做的事情,考古学家未见得做得来,考古学家能做的事情,郭沫若也不一定干得了。照这么说,郭沫若到底是不是考古学家?还真的难解。这就像世上的许多事情一样,难解才需辩解,无解也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