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实现程度,关键看什么
作者: 卞元平 | 发布时间: 2012/11/26 18:08:50 | 276次浏览
小康实现程度,关键看什么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报告显示,中国201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自从“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提出来之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围绕这个主题。经过各方多年不懈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发展、生活质量,还是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相比过去都有了巨大进步。
至于,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是否已达八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很多时候,宏观统计数据和民众微观感受是有所差异的。比如,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增长了多少多少,而很多民众却感觉“被增长”。进而言之,从人均收入的角度来评价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恐怕很多人不认可。也就是说,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上去不少,但社会财富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并没有真正装进广大低收入者的口袋。再看住房情况,人均住房面积看上去成绩喜人,但还有不少人达不到人均住房面积。
在笔者看来,所谓“全面小康”,不仅要看人均数据,更要看实际数据。比如,要看多少人达到人均数或标准线。如果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八成,理应是八成的人达到标准线,这样才比较真实、准确,否则或许就稍微欠缺了一点说服力。从报道来看,统计部门衡量小康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方面,这些标准应该是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过的。当然,这些统计标准可以有,但衡量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关系到民众福祉,民众最有发言权,理应问问民意。
遗憾的是,统计部门只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计算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却没有充分采纳民众观感。如此,统计数据和民意恐怕就达不成“共识”了。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高达80.1%,这样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完整描述这样的社会?让人有些困惑。显而易见,一个小康社会最起码是安全的,没有安全保障则难言小康。但我们这个社会在食品、药品、住房、服装、环境等方面频繁发生了不安全的事故。
原来有一种说法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但如今看来,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实现小康,除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方面外,还应该看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状况。此外,在一个小康社会,人必须是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但看到某些用工企业仍在拖欠薪酬,劳动者又何谈尊严。因此,笔者建议,在计算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时,在原来的标准基础上,理应把安全、尊严、权利、民意等关键内容纳入考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