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广角镜>>民生党建>>阅览文章
每项“幸福成本”都对应一道民生考题

作者: 卞元平 | 发布时间: 2012/11/26 0:10:37 | 158次浏览

每项“幸福成本”都对应一道民生考题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的眼中或许有一千个关于它的定义。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幸福从来不虚无飘渺。所谓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翁和富豪一样快乐的故事,从来都只是遥不可及的心灵鸡汤。诚如《幸福的成本微博调研白皮书》所披露的网友调查结果,幸福首先应是一种物质与保障层面上的概念,它需要有种种成本来支撑,这些成本是网友眼中幸福的“关键词”,也是幸福感的基本由来。

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之所以会成为网友眼中与幸福休戚相关的因素,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它们都从属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层面,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紧密连接。假如一个普通人整天要为以上的开支而焦头烂额,甚至束手无策,更高层面上自我实现与赢得尊重的幸福感又从何而来?数目颇多的居民将幸福感的“选票”投给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无疑表明这些保障与福利在现实中并未完全兑现,因此,现阶段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指向的仍然是夯实保障与改善民生。

每项“幸福成本”其实都对应着一道民生考题。住房之难,指向的是宏观楼市调控需要持续有力地进行下去;医疗之难,指向的则是下一步的医改如何步入“深水区”,让民众远离“看病贵、看病难”。至于说到教育和养老,能够随处受到优质教育,能让居民看得起病,不至于因教育和养老资源的缺失,而辍学或老无所养,它们既关系到城乡福利的公平与否,同样考验着顶层设计的行政智慧所在。这些实际性难题的化解,说到底,都需要公共福利体系来提供,只有保障之手的无远弗届与高效发力,民众心里的踏实感与尊严感才能被最大程度地激活。

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幸福正在成为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也许,出于各地情况和管理者施政理念的差异,他们会交出关于打造幸福城市的不同答卷。但无论如何,一个可以被接受与期许的幸福城市的工作,都必须密切关注民生之忧与日常困顿。降低房价、继续大幅度提升医疗与社保福利,平衡城乡的教育资源分布,对正在深化的老龄社会做出未雨绸缪的制度性安排,等等。如此之后,公民才能感觉幸福,感觉有尊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感知幸福正是美好生活形态的一种。幸福指数正在成为新一轮的执政热词,希望它能够真正转换为民生改善的热词。有了公共空间里的民生眷顾,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亲近幸福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