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塑化剂悲剧的元凶
作者: 郑风田 | 发布时间: 2012/11/22 9:25:23 | 366次浏览
白酒塑化剂悲剧的元凶
郑风田
类似悲剧如何才能不重演?行业协会一定要硬起来,自我清理门户,把那些犯规者清理出去,才能清者自清。
最近的白酒塑化剂最大恶性丑闻让喜欢喝点的人坐不着了,据说越是越贵越陈年老酒含量越多。白酒塑化剂危机被酒业协会隐瞒了17个月,使塑化剂危机愈演愈烈,行业协会难脱之责。行业协会其实是把双刃剑,部分行业协会喜欢帮助行业企业说话,充当公关队员,不但没有帮助行业,反倒伤了消费者,引起消费者对全行业的不信任。行业协其实更应该以消费者利益为最高目标,成为清道夫,敢于暴丑,敢于清理门户,只有这样才能重拾消费者信心,使本行业真正受益。
11月19日,21世纪网刊发《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调查,酒鬼酒停牌,但是却不能阻止其他白酒股的恐慌,白酒板块最大跌幅超过6%,市值蒸发330亿元,引发整体白酒业的行业危机。行业协会不作为与乱作为使这场悲剧愈演愈烈。
从中国酒协的一份内部文件来看,中国酒协早在去年6月就已经获知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但是却未将相关情况公诸于众。塑化剂危机被隐瞒了17个月。其实早在2011年6月,台湾发生塑化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酒业协会已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遗憾的是,酒业协会并没有让普通公众知情。如果酒业协会当时能够借助该事件白酒业自我审查处理,其震荡与影响应该要比此次影响要少出许多。因为当时的焦点在台资食品,行业自查自律不但不会让消费者信心,反倒可能因此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遗憾的是,由于酒精协会的不透明与不作为,最终酿成今日的悲剧。不但引发消费者恐慌,更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行业协会是把双刃剑,双赢或者双赢完全取决于行业协会的行为。行业协会不能仅仅替企业说话,更应该为消费者服务。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把消费者服务好了,行业才能发展壮大。反之如果消费者觉得受到了欺骗,用脚投票,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在危机关注不是去公关,而更应该清理门户,严格纪律,重塑消费者信心。
行业协会的三个例子印象深刻,其一是温州的烟具协会。过去日韩生产一种金属外壳打火机,在机场等地要卖到200多美元一个,聪明的温州商人通过刻苦钻研,最覆完全掌握了生产技术,但成本只有几十元。日、韩、台等过去国际市场打火机生产企业只好停掉自己的生产线,转向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下定单。由于该项生产技术并不难掌握,温州短期内就涌现上百家生产此类打火机的企业,出现鱼目混珠现象。这让外来采购者很纠结,不少采购者上当受骗。如果任其下去,温州的打火机行业可能很快就会因为一些坏老鼠而毁掉。而行业名声一旦变臭要想再恢复起来很难。于是乎一些本地有远见的打火机生产企业成立了烟具行业协会并成功获得政府授权,在危机来临前就开始规范本行业。烟具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准入标准,不让那些信誉差、喜欢坑蒙拐骗的企业加入烟具协会。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从事生产,属于熟人社会,哪些企业好哪些企业不好大家心知肚明,很容易辨认,而外来采购商则很难判断。后来的发展结果是外来采购商只购买行业协会所属企业的打火机产品,能够有质量保证。而行业协会外的企业,由于信誉差,慢慢被淘汰掉。行业协会通过提前建立准入标准,解决了行业混乱与作假问题,维护了行业信誉,使中国企业在该行业的国际占有率十分高。后来该行业协会又趁胜追机,在面临欧盟反倾销的贸易保护主义,集体出资打官司,做到了真正为行业服务。
反观另外一些行业协会,不仅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行业约束清理机制,还在出现危机时不顾事实,片面为本行业说话,让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后反倒伤了消费者信心,重挫本行业。以奶业协会为例,虽然近年来我国奶业屡屡暴出丑闻,但在关键时刻,行业协会却向国家相关部门游说降低行业标准,面向公众又片面宣传中国奶业质量如何好,这种只为本行业服务,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的行为,等于挑战消费者的智慧,最终导致消费者对整体奶业的不信任,集体转向洋奶粉,导致洋奶粉暴涨。如果奶业协会能够站在消费者立场,先自我清理门户而不是目前的公关宣传,三取氰胺等恶性事件也不会出现。奶业乱象跟行业协会不作用、乱作用关系很大。
其实欧美发达国家行业协会不仅仅自清门户,维护本行业信誉,而且他们有时会走得更远。比如建立高于国家的行业标准,数家企业行使自愿监管机制,并让社会来监督。这样就免于政府事事管但却管不好的弱点,既增加了本行业的信任度,又获得了良好口啤。我国奶类企业也曾出现过一些大企业联名将进行行业自律的声明,但随后却发现是一场公关闹剧,根本是言而无信,反壹对本行业造成更大的伤害。
行业协会是把双刃剑,一定要以消费者利益为最终利益。行业协会如果片面维护行业利益,牺牲消费者利益,或者是对坑蒙拐骗消费者的行为听之任之,不自我清理门户,或者更极端地走向公关宣传,最后整个行业则会被消费者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