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加剧大学生就业困境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2/11/21 9:28:54 | 147次浏览
“事业编制”加剧大学生就业困境
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
清洁工岗位吸引大学生,背后的实质是,这些岗位有“事业编制”。所以,3000大学生争相应聘的,其实不是清洁工岗位,而是一个能解决户口、有社会保障、稳定的事业单位编制。
有舆论认为大学生们没出息,难道一个编制就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收买了?这种质疑忽视了一个现实:3000大学生中,不知道有多少是有自己的职业理 想的,或者说有其他更为理想的职业选择的。我国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对于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能找到一个工作就不错了。
选择清洁工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无非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其他工作机会,觉得清洁工岗位虽然不理想,但好歹有份安稳的工作,如果他们有能考上公务员,或者应聘进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机会,恐怕不会把目光投向这不起眼的岗位的。
二是与其他薪酬待遇不高、工作不太稳定的工作相比,清洁工岗位有一大优势,即有事业编制。这是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家长,比较在乎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一份比较有保障的工作。前年就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女儿拒当公务员,母亲跳楼自杀。对于有机关、事业编制的岗位来说,父母们往往看得比学生 重,即便学生不愿意去应聘,父母们会动员说服他们选择这些岗位。
不妨设想,如果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改变,有更多就业岗位提供给大学生选择;不论何种就业岗位,没有所谓“编制”一说,都享有同等的社会福利,还会有多少学生选择清洁工岗位?还会有多少父母,以“编制”去劝诫学生?
其实,就业岗位存在“编制”一说,正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首先,这造成就业岗位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社会附加 值,这就使我国的劳动岗位被分为三六九等,深刻影响社会的就业观。每年700万的大学毕业生,仅仅盯着少数光鲜的、社会加值高的岗位,就业不难才怪。
其次,岗位用以吸引人才的,不是本身的价值,而是附加价值。就像环卫部门的清洁工,如果没有所谓“事业编制”,照样有大学生应聘,这或可说明大 学生的就业观转变,同时他们的到来,可能为传统的环卫工作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可是,在这起招聘中,我们看不到清洁工岗位和环卫部门,有工作内涵的变 化,环卫部门只是在编制上,做足文章。这种招聘人才的思路,制造传统岗位吸引高学历人才的假象,并不利于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是人才和教育的双重浪费。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在发展服务业——这是容纳大学毕业生最多的行业。虽然我国早在2002年就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是服务业占GDP的份额,只有40%多。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寻找发展服务业的积极对策,可是,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的普遍做法,却是对一些传统岗位,附加 上户籍、编制等好处,这种权宜之计,让服务业的发展更为艰难——发展服务业,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平等竞争。
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应该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自由选择到社会各行各业,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各行各业的服务和发展水平,进一步为更 多大学生创造就业岗位。但眼下的情形则是,大学培养的学生,职业选择空间有限,选择职业,不是从职业本身角度,而是看重职业相关的户籍、编制、社会福利, 上岗之后,不能用自身所长实现职业发展,而是想着熬过一段时间,再到其他岗位。这就使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要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不能寄望学生和家长回归理性,不看重所谓“编制”而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划——一定的就业观,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只要有“编制”在,有岗位之间的不平等社会福利保障在,就不可能让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抛开这些因素。与此同时,也严重阻碍多元就业渠道的形成,限制学生的就业选择,也让教育的发展之路越来越狭窄。因此,取消事业单位的所谓“编制”,剥离职业的社会附加职,才能让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平等竞争,从根本上促进多元就业渠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