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广角镜>>民生党建>>阅览文章
中国远超美国的物价之惑

作者: 西窗飞雨 | 发布时间: 2012/11/21 8:33:43 | 301次浏览

中国远超美国的物价之惑

西窗飞雨

中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但中国人的人均收入还远不能与美国人相提并论。资料显示,美国人均年收入位居全球第二,为3.63万美元,中国人均年收入位居全球第127,仅4700美元。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在中国,不论是进口商品还是本地商品,销售价格都远高于美国,而在美国,不论是外国(中国之外)商品还是中国商品,销售价格又都远低于中国,我们很难理解,我们的收入远不及美国,可为什么物价却反超美国呢?

中国企业承担的沉重税负,成为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强力支撑。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关税、船舶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上述19种税构成中国现行法定税种,还有其他附加税、水利基金、职工水利基金,职工教育基金,还要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还有残疾人保障金等。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2011年度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官方否认)。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要寻求资本收益,所有支出的税收都要计入商品成本,最后表现为商品价格。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导致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更便宜。出口退税是政府补贴之一种,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从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中国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从当初的9.8%提高到了现在的13.5%,部分商品高达17%,对于中国财政也是沉重的负担。之所以如此,不仅只是为了向全世界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而且为了保持出口加工体制的运行正常,进而促进中国就业问题的持续缓解以及出口创汇能力的持续良好。内销企业显然得不到这样的政策优待,除了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等外,还享受不了出口退税,进口零配件和原材料审批周期长,且还要缴纳增值税等关税后才能用于内销。为了获得与出口同类商品同样的行业利润,内销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来保持市场利润分配的平衡。

流通费用是商品交易重要的成本项目。在中国,流通费用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中国高速公路10万公里,占到全世界收费高速公路14万公里的绝大多数,但中国公路上却密集地布置了8万个收费站。有人做过测算,从广州到北京沿途缴纳的各种正常费用居然超过了出口到美国的费用。当然,其中为了垄断利润而保持高位的石油价格功不可没。这还不算各种名目繁多的乱罚款、乱收费以及行贿费用。尽管如此,运输费用毕竟还是确定性的,而更多的不确定性是来自事前以及事后的交易费用。在中国,有多大的社会关系,决定了能做多大的生意,有多大的人脉资源,决定了能有多大的收益。企业拿订单,货款要收回,都需要请客送礼甚至行贿。这种无形的交易成本,相对于确定的运输费用而言,更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但这种可能摆不到台面上的成本项目,企业显然也要毫不客气地计入到商品成本从而转嫁给消费者。

商品摆上柜台,仍然需要继续支付成本。进入超市公关费、管理费、进场费、摊位费、检测费等种类繁多价格不菲的各种费用,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商品国内市场的终端销售价格。

崇洋媚外盲目攀比是中国物价畸形的文化背景。中国人不像美国人那样注重个性文化的追求,而侧重于以世俗的标准衡量一个人的档次和品位。煤老板有钱了,都去买悍马;白领有钱了,都去买LV包;甚至有的学生为了炫耀,不惜忍饥挨饿吃方便面或出卖初夜也要买苹果,完全是一种出于攀比满足虚荣的畸形消费。但这种文化在中国就有市场,就能左右消费时尚,也难怪收入不高的中国人却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巨大,缺乏理性消费的中国人禁不住外国品牌的强大诱惑,当然,可能还有“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经验引导。中国消费者对于外国品牌的青睐,成为外国品牌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支撑,甚至由于盲目的追逐,使其产生严重的品牌傲慢,曾经发生的全球召回事件,为什么独将中国排除在外呢?

电视剧《心术》中有句台词:其实涨的不是房价,而是货币发行量。美国人大量印制美元购买中国商品使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又大量发行人民币收购美元形成外汇储备,但中国又不使用美元,而是借给美国,与美国经济绑到一辆战车上。中国每年增发并投入市场的人民币,或正是中国物价畸高于美国另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