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望远镜>>社教论坛>>阅览文章
“最苦金饭碗”其实是个好现象

作者: 吴泽根 | 发布时间: 2012/10/21 0:11:15 | 120次浏览

“最苦金饭碗”其实是个好现象

  201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微博)录用考试昨日起开始报名。不少考生面对职位表上众多基层岗位规定的“特殊要求”大倒苦水,纷纷质疑“金饭碗”成色不足,并冠之以“史上最苦”的名号。真是奇了怪了,在长期“官本位”的思想熏陶和现实激励下,公务员成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以至于一些官员不惜铤而走险也要让子女“继承父业”,如今的考生却感叹招录岗位“史上最苦”,简直是要“逆天”了!

  “史上最苦”何“苦”之有?无非就是一些岗位上标明的“需要晚上值班”、“需要懂方言”、“能够坚持节假日加班”、“适合经常出差”、“条件艰苦、适合男性”、“欠发达地区”、“不提供宿舍”和“最低服务五年”等附加条件。与往年相比,此次公布的招录岗位更加向基层倾斜、招录条件也更加具体化,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考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岗位要求,打破公务员“风光无限”的美丽幻想,以免入职后“大失所望”。应该说,这些新情况恰是公务员招录政策的进步,但据此认为这次招录“史上最苦”则未免太过矫情。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公务员几乎是“清闲”、“高薪”、“保障好”的代名词,现实中官员的光鲜形象无疑也在强化这种社会认知,这样的职业形象自然也就吸引公众趋之若鹜,因此每年的“国考”也就变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年的岗位说明无非只是招考部门“把丑话说在了前头”,结果却让不少考生大呼公务员也有这么多“苦差事”,如此矫情只能说明他们对于公务员的职业想象太过完美,而对于公务员的社会责任则缺乏必要的认知。他们选择的不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而是一个自认为“成本最低收益最好”的地方。倘若每位考生追求的只是公务员的高薪福利或权力快感,而淡忘公共服务的岗位职能和奉献精神,公职机关将逐步丧失公共性质,政府的公信力也将大打折扣。

  “史上最苦”其实是个好现象,代表着公务员岗位明显向基层倾斜,预示着国家公务员招考的方向性转变。“条件艰苦、欠发达的基层”才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也是真正锻炼人才的地方。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下基层工作,才能给基层工作带来新变化,才有可能改变欠发达地区的艰苦条件,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基层工作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接地气”,只有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接触百姓的真实生活,才能真正地了解国情和民情,才能真正地得到历练和成长。

  如今公务员面对的监督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监督水平也越来越高,从长远来看,公务员将越来越不好“混”。作为一项职业,公务员也将逐渐回归普通,畸形的公务员热也将慢慢降温,社会人力资本也将恢复有序流动。这才是公务员正常的职业属性,这才是一个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职业平等社会,这样方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切必须依靠社会改革,尤其是公权力的自身改革来实现。

  即使是“史上最苦”,公务员职业仍还是“金饭碗”,仍具有明显的职业优势。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还必须打破公务员的“金饭碗”,建立更加严明的退出机制,接受更为严格的社会监督。让公务员不那么清闲,普通劳动者才有可能不那么艰辛;让公务员职业“史上最苦”,人民群众才可能达到“史上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