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外教眼中的中美大学差异
作者: 吴泽根 | 发布时间: 2012/10/15 9:02:43 | 187次浏览
一个美国外教眼中的中美大学差异
Sam Boss:美国人,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来到中国,现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外教,在中大珠海校区任教,主要教华南国际预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和翻译学院本科生的写作、口语和翻译课程。
缘起看了《红高粱》,迷上中国
Sam Boss在大学修读历史的时候,看过一部中国电影,名叫《红高粱》。电影里面的中文让他觉得听起来非常动听,看起来也很好看。后来他又读了一些历史和语言方面的书,这些让他对中国着迷。在美国,Sam Boss学了两年的中文。来到中国任教后,Sam Boss依然不忘学习中文,他和自己学生一起学习,他问学生问题时用中文,然后学生就用英文回答。
平时,Sam Boss在珠海工作,“我非常喜欢珠海,感觉珠海是一个还保留着中国传统韵味的城市。相对现代化的城市来讲,我更喜欢保有中国古韵的城市,比如我更喜欢南京的城市氛围。”Sam Boss有很多广东的学生,学生们会带他到广州的一些地方游玩,像北京路、老城区、越秀公园、博物馆等等。
诀窍“我会记住每一个学生的脸”
中国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不怎么喜欢提问的,即使是老师问到也没有人回应。Sam Boss说,“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有的时候也不想在课堂上发言,所以我现在很理解不爱发言的中国学生,可能是因为害怕丢脸,害怕回答错误,所以才会不想回答问题的。”
实际上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美国的大学生也不都是热衷发言,“美国大班课堂的互动性会比较少,我就有过大班上课的经验,几乎一个学期都没有跟老师对过话。小班课堂的互动也是要看情况,不过一般会比较多。另外互动也要看老师,有些老师会与几个学生坐在一起,一直聊几个小时。”
在Sam Boss的英语课上,他会想各种办法让学生发言说英语,这样学生才能进步。在他看来,即便是教同一个课程也要注意不同的方法。“例如,我教三个班的同一个写作课程,本来可以用同一个方法来引导学生发言的,我却在每个班上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我会把学生先分组,然后准备一些问题,让组内先讨论,讨论完之后再让学生起来发言。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我会记住每一个学生的脸,特别认住热衷发言的那些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就叫这些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这样来带动整个班的氛围。我觉得后面这种办法是最有效果的。”
比较:美国的大学转专业很轻松
对于就读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差异,Sam Boss提出两点比较明显的差异,“第一,在美国,转专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程序一天基本走完。美国学生决定自己要报读什么专业也比较果断,十分明确自己要学的是什么,而不像中国学生这样纠结,要考虑各种因素,例如说专业是否热门等。第二,美国的上课时间较长,一般一周上三次课,一次大概有两个半小时,但在中国,就我所教的英语口语课来讲,一周就只有一次课,一次课就90分钟。”
中国的教育专家对于应试教育批评不绝,在Sam Boss的教学中,他也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比如说,在教写作课的时候,中国学生写文章要精确到每个句子要怎样写才最好,一直到整篇文章,都非常注重这些细小的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学生在做展示介绍的时候像是在背诵,好像学生自己预先写好了稿,然后上去背出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展示,学生一旦忘词就会望着天花板、流汗、紧张。”
Sam Boss认为,美国的学生在各个阶段的焦点也是在读大学的准备上,比如在高中阶段就要准备SA T的考试,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等,美国的家长也在为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出谋划策、提早规划。
建议别局限在中国人的小圈子
Sam Boss说,中国留学生出国留学之前要做好功课,“一是要非常仔细地了解要留学的学校;二是要了解自己要去的是哪一个系,要学什么专业,教自己的教授怎么样;三是要借助一些已经在外留学的学生的帮助,向他们咨询。”
“如果到了留学的学校,就要积极地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去。可以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和组织,通过社团,中国学生不仅可以和美国人打交道,还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处,结交到更多的朋友,遇到压力时也可以得到朋友的缓解帮助。”
Sam Boss提醒说,在一个社团里面,有时候中国人也挺多的,要注意不要局限在一些中国人的小团体里面,或者说是有比较多像日本等亚洲国家学生的团体里面,从而隔绝了美国人或者说美国的文化。Sam Boss说他曾经通过一个语言项目,认识到一个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们每周会见两次面,他的这个朋友会教他下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他们也会去城市里的不同地方。在Sam Boss看来,这也是一个交朋友、互相学习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