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是堵绝公帑私用的关卡?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2/10/2 20:07:28 | 234次浏览
公务卡是堵绝公帑私用的关卡?
公务卡改革在今年年底前要力争全面实施。昨天,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官方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尚未实施公务卡改革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不迟于2012年9月底为本单位人员统一办理公务卡,在2012年年底前,公务卡改革更要覆盖到县乡基层预算单位,同时公务卡还要统一标准,采用专用“628”开头的银联标准卡。
作为公务员,笔者已经办好了公务卡,并且被财务告知,从此公务活动不能再用现金必须持卡消费。说实在的,笔者对此还真的有些不习惯。但恰恰是不习惯,才具有改革的意义,改革就是改旧换新,用新举措堵住公务消费中公帑私用的漏洞,并涵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用公务卡消费的习惯。
公务卡确有这种功能。按照规定,公务卡统一标准,人手一卡,公务活动中的一切消费活动,必须刷卡进行。公务人员回单位报销,必须凭借发票和POS机打出的消费底单,两相符合才能报销。
因此,公务卡可称得上是杜绝公帑私用的关卡。
近年来,三公消费成为民怨焦点,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奢靡浪费,不加节制地消耗公帑,还有财政预决算不透明。以至于,三公消费有多个版本,各说各话,越发显示三公消费的紊乱。乱源所在,无非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混沌不明的财政预算情形下,随意消费,或为一己私利,或为单位谋取不当私利。而关涉其中的公务活动,则大肆铺张,各类会议变成公款吃喝及旅游的凭借。但是,由于这是一个大的接待摊子,平日缺乏细致有效的风险监控,只有例行的外部审计作为监督兜底。但这些年时常刮起的审计风暴也失去了效力,因为审计出来的违规使用资金情况,最终也落入了庸俗化整改的俗套。担责者极少,威慑力降低。简言之,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之下,公务活动的抛洒与漏洞是必然的。
公务卡则为公务消费切切实实地预设了一个关卡。诚如前述,公务卡统一标准,在公务消费活动中,被消费场所即可严明正身,借此决定是否让公务人员刷卡。这是公务卡预设的来自市场层面的外部监督。人手一卡的规定,则使所有公务人员无论层级高低,必须实行公务消费的“AA制”,消费金额可控可查,这本身就是消费公开。后续报销环节,公务卡消费要求发票和底单一致,这就要求公务消费必须在正规的消费场所进行,正规的消费场所都是明码标价的,因此避免了现金交易的猫腻和随意性。
若公务卡改革全覆盖到各层级行政事业单位,4000多万行政事业单位人手一张公务卡,他们每一次的公务消费活动都会进入银行数据库,这就保证了每个公务人员消费活动的透明性和消费金额的准确性。这或让长期以来讳莫如深的三公消费变得公开透明,也会消弭公众的怨望和诘疑。更重要的是,有了公务卡消费的这道关卡,对于任何层级的公务人员消费都有威慑作用,从而养成期公务消费自律和节制的习惯。
当然,公务卡改革目前还未实现全覆盖,而且公务活动中还不可能全部杜绝“现金流”,譬如一些地方的公共交通费用,一些公务活动中发生的零星费用以及缺乏刷卡技术设备的消费场所等等。而且,好的政策决策往往在执行中会被对策对冲而失去意义,公务卡改革在执行中会不会异化,还有待观察。更要者,即使是公务人员的公务消费给“卡”住了,若不约束各地各部门“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惯性沉疴,公共财政的节约也大打折扣。
不过,改革本身就是在攻坚中完善,公务卡改革是对公务人员消费轰动的有效约束与监督。在公民意识觉醒的情势下,公务卡监督必然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好的政策加上大众监督,执行的偏差就会变小,效果也就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