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货的最锐利武器
作者: 吴泽根 | 发布时间: 2012/9/18 18:08:21 | 358次浏览
伴随着钓鱼岛事件的升级,爱国青年们纷纷上街,抵制日货的声浪排山倒海,个别愤青没搂住火,对自己同胞的日系车和料理店痛下黑手,搞得爱国有些像打砸抢。
不管这些人是否是因为爱国干这种涉嫌犯罪的事,但结果肯定是日本人毫发无损,而很多同胞被吓得不敢出门。
顺便提醒一句,这些爱咋日货的愤青以后一定要把卡拉OK也戒了——不幸的是,它是日本人发明的。
出于保护爱国热情的考虑,并鉴于抵制日货大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设想了一个更好的方案——至少不会亲痛仇快。
即使时间安排在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但还是有众多中国果粉坚持收看了iphone5发布会。
从事后反馈看,发布会没有带来太多惊喜。只是更薄(比iPhone 4S薄了18%)、更轻( 112克,较4S轻了20%)、更快(A6处理器),此外就是用了9年的接口首次改变,iPhone的屏幕长宽比比第一次由3:2变成了16:9。
但这不妨碍它在中国引起一场意料之中的抢购风暴。也许唯一需要提醒一些年轻人的是,别再卖肾凑钱购买了。
因为,即使在后乔布斯年代,疯狂的苹果创新的步伐在逐步放缓,消费者审美疲劳正在形成,但依旧无法超越,包括最大威胁三星,遑论那些在三线市场惨烈血拼的中国山寨大军。
对持续低迷的美国经济而言,作为高科技实体企业的苹果的强势崛起显得弥足珍贵。2011年8月11日,苹果股价报收于363.69美元;埃克森美孚股价报收于68.03美元。苹果以高于埃克森美孚39亿美元的市值完成了一次超越,成为全球最值钱的企业,这意味着苹果公司迎来了自己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顶点。
摩根大通预计, iPhone5在第四季度将出货800万部,假定零售价格与iPhone4S的600美元相同,减去进口零组件总额200美元,每部手机将为美国GDP贡献400美元。新iPhone第四季度将使美国GDP提高32亿美元,折换成年计算为128亿美元,相当于GDP年化增长0.33个百分点。而美国今年全年的GDP增速预计为2%。这意味着一个苹果贡献了美国GDP增加值的六分之一。
乔布斯说: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创新。如果说微软靠科技的大众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苹果则靠科技引领着时代消费的潮流。
除了天才的领袖、创新文化的塑造、开放而科学的管理,还有先进的市场渠道、成熟的营销共同塑造了实体之王苹果。支撑这个帝国的基石之一是其具有垄断色彩的1万多项专利,这最终转化成畅销的产品和难以逾越的技术准入壁垒——最近,苹果与三星爆发的专利诉讼使人再度领教了苹果内在核心竞争力的强悍。
对于面临全面转型和升级的中国经济而言,太需要一个苹果了。
在外贸和内需持续低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实体面对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持续低迷,西方再工业化浪潮惊涛拍岸,靠高端制造业抢占价值高地;而随着中国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要素建立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东南亚、印度等国开始扮演全球承接转移的主角,一时间,中国制造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挤压。
有个数据可以佐证这个危机要多么严酷:苹果在2011年销售全球17%的智能手机,却掠走75%的利润,三星拿走了20%的利润,手机生产制造王国中国的众山寨企业去瓜分剩余的5%。而这一现状在2012年未获得任何改观,即使苹果创新能力在下降,留下的机遇更多属于准备更加充分的三星。
在中国制造业,由于常年在低端市场血拼,加上过去有成本要素低的核心竞争力,长期沉迷于山寨——包装一下就是引进消化吸收,但却缺乏创新的动力——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往往占利润的3%以上,苹果甚至到8-10%,而中国公司的平均值是1%。2011年在中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超过3%的城市只有深圳,当然这也是这个城市拥有华为、中兴、腾讯等高科技公司的主要诱因。
从国家层面,基础技术研发往往由政府主导,但主要着力于航空航天、大型计算机等形象工程,而对实体投入明显不足,相关政策也相对滞后,加上体制的壁垒,基础技术转化成应用技术的能力较弱,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的技术转化脱节。而高校则拖着长长的行政化阴影,急功近利、学术造假成风,更难以成为企业技术升级的帮手和桥梁。
2008年以后,为了应对西方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主导了整个经济振兴的进程,政府四万亿投资和天量信贷大都投向基础建设项目和国有垄断企业,虽说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国进民退的加速,垄断的加剧,权力干预微观经济几成地方政府常态,无疑又为企业整体升级设置了重重关卡。
在201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公司达到创纪录的70家,而民企只有5家。在中国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前40强尽皆国企。
而这些中国企业的王者多集中在资源、能源和金融等上游产业,靠政策等先天要素挣得盆满钵满,相应地,市场经济的主体民企却由于缺乏国民待遇,陷入更深层的生存危机——更令人费解的是,那些垄断企业税负还普遍低于民企,前者最高只有15%,后者税费却平均到了利润的一半。
因此,中国苹果的诞生除了企业励精图治、转变发展观念,重视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外部环境的彻底改良。
毕竟,沙漠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中国不需要更多的中石化,而需要一个苹果。
如果中国制造批量涌现出苹果式的企业,还用抵制日货,它们早关门了。
您也许会说:这比打砸抢自己同胞的日本制造还不靠谱。
至少,还有一个选择: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赶超日货。
这点心气必须有。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