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望远镜>>社教论坛>>阅览文章
“校车上牌难”显公权“老爷”心态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2/9/18 8:49:47 | 245次浏览

校车上牌难”显公权“老爷”心态

一辆校车,需要这么多部门把关,从善意的角度分析,这是为让校车的监管不留死角,而如果从责任角度看,则折射出没有部门愿意对校车安全负责,相关部门在互相踢皮球。

新学期开始,多地小学和幼儿园购买的新校车上牌难。据福建厦门媒体报道,当地教育局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校车上牌需要12个政府部门审批通过。而国务院制定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在4月公布施行,但多地尚未制定实施细则。

这充分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实施校车安全工程中的"老爷"心态。一方面,一些部门还是站在管理方,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校车实施多头管理,根本不是从让学生有安全校车角度出发,为合格校车顺利上路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果地方政府有服务的心态,那么,就会联合办公,对合格的校车提供一条龙上牌服务。

另外,一辆校车,需要这么多部门把关,从善意的角度分析,这是为让校车的监管不留死角,而如果从责任角度看,则折射出没有部门愿意对校车安全负责,相关部门在互相踢皮球。本来,在国务院制定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后,各地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但现在已经过了五个多月,实施办法还没有出台,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去年年底,在校车安全事故频发之后,国务院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制订工作,希望将校车的安全治理纳入法制轨道,可现在看来,快速制定的安全条例,遭遇慢执行。

这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没有明确"政府主导"责任有关。虽然在制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时,曾明确"政府主导"原则,可是,在具体的条例中,这一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只是强调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如此一来,地方政府部门完全站在监管的立场,把学校和提供校车服务的机构作为监管的对象,而不会考虑校车的投入问题,是否有合格校车问题。简单地说,如果校车没有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批,就上路被查处,作为监管方,是没有责任的,而且可以说尽到了监管责任;反而,如果校车挂上牌照,却在运行中出问题,监管方将可能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

政府只负责监管,不负责投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执行,必然面临合格校车缺乏以及合格校车上牌难的困境。结果是,在政府严格的"监管"之下,没有合格的校车运营,学生只有步行上下学,或者靠家长接送,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再下去,由于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学校不得不提供不合格的校车,或者家长又拼凑在一起找社会车辆……这就是我国校车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根本解决校车问题,还得抓住源头,切实明确"政府主导"原则,尤其是明确政府投入购买校车的责任。如果明确规定农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车,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统一配置,还会存在学校没有不合格校车,或者合格校车上牌难的问题吗?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8月,公安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强调在校车过渡期内,按照"既保证安全、又不让学生无车可乘"的原则制定过渡期交通安全方案。这给地方政府出了一道难题——如果学生上学必须乘车,要保证安全,就一定要提供达标车辆,可问题在于,没有达标车辆,怎样做到既要有车又保障安全呢?可行的办法就是自定"达标标准",但如此一来,万一出了校车事故,由谁来承担责任?

说到底,校车安全的关键问题,还是财政投入问题。9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中央财政已经按照占GDP4%的标准安排教育经费,各地也要按照要求落实这个指标。预计今年教育总经费将达到2.2万亿,比去年增加大约6000亿左右。按照笔者的测算,解决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农村的中小学校车配备问题,大约需要600亿左右,国家拿出一年新增教育经费的十分之一,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不下决心解决呢?那6000亿都投向什么地方呢?难道都比校车安全问题更紧要?教育部长袁贵仁曾说: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这句话不能只出现在校车安全事故之后,而必须落实到长期的办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