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师德持续地嵌在道德高地上
作者: 吴泽根 | 发布时间: 2012/9/17 11:23:14 | 239次浏览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教育部门也从多个环节入手探索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比如持续地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和“特岗计划”,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从源头上提高师德水平。目前累计有6万名左右的免费师范生和30多万特岗教师,充实到了中西部和农村教师队伍,有效推动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又如开始全面实施“国培计划”,设置师德课程,从培训上提高师德水平。再如成功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从宣传上提高师德水平。三年来,三十位楷模和近二百位楷模候选人,以他们高尚的师德,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整个教师队伍树立了榜样。
不可否认,在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的今天,在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的今天,极少数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时不时也会出状况。虽然与庞大的基数相比,这不是主流,但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对教师队伍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社会有百业,业业讲道德。教师这个职业,对道德的要求更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教师和孩子打交道,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哪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哪一个社会都希望未来更美好。古往今来,从“天地君亲师”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多数时候都是“圣人”的形象、道德的化身。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师德可以说是关注度高、容忍度低。这些极少数的“状况”,致使师德与医德、官德、商德等一起,成为备受关注的几种职业道德。
被关注是压力,也是动力,是警醒,也是促进,告诉我们师德建设依然是教师工作的紧迫任务,健全长效机制依然是师德建设的紧迫任务。
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党中央已经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育人先育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加强师德宣传,注重点面结合。典型具有示范性,非典型更具可及性。既宣传“轰轰烈烈”的师德,也宣传“润物细无声”的师德;既宣传“悲苦”的师德,也宣传“幸福”的师德。这样的点面结合,有利于整体提高师德的显示度,有利于打破人们用极端事件评判师德的惯性。
加强师德考核,做到与师能考核同等对待。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存在师德考核失之偏软的现象,师能成为“硬道理”,师德沦为“软指标”。殊不知,无德有能必害人,有德无能亦误人。应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
加强师德监督,形成自律和他律合力。古人讲“慎独”,今人讲反思,其实都在说自律的重要性。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时常通过反思日记、案例叙事等方式来自律,提高化师德为习惯的能力。同时,各地各校要建立起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他律机制。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督力量,才可以让“德师”不断涌现、示范引领,让“失德”原形毕露、无处可遁。
加强师德惩治,坚持“一票否决”。对照师德规范要求和考核标准,对师德失范者,发现一个惩治一个,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当这样一个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后,教师就不愿、不必、不能、不敢去违反师德规范,师德便可持续地嵌在道德高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