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空账约1.7万亿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2/6/11 8:52:03 | 142次浏览
中国养老金空账约1.7万亿
专家称“财务隐忧正显性化” 基本社保制度面临二次改革
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等于1.7万亿元的缺口。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更预期,“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本报讯 “如果说欧债危机是压垮四国总理的最后一根稻草,养老金就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最后一个诱因,中国养老金改革应如何吸取欧洲教训,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事实上,即便没有欧洲养老金危机,中国养老金的财务风险也决定了制度改革已刻不容缓。
做实个人账户难度大
郑秉文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等于1.7万亿元的缺口。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更预期,“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和企业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从理论上讲,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为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社会统筹是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地社保局)依法统一征收(有的省份是地税部门征收)、统一管理、在属地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主要用于当期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发放。个人账户则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为每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个人设立的唯一的、用于记录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利息金额的账户,其账户余额为参保人退休后归个人养老使用,发放的是账户养老金。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所谓做实,即个人账户资金不得用于支付统筹账户。
目前,中国正在一些地区尝试做实个人账户,但前景并不乐观。中国首个试点做实个人账户的省份——辽宁省,试点十年方案已告失败。
专家认为,作为首个试点做实个人账户的辽宁省,这一底线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做实个人账户制度的流产,中国基本养老制度面临二次改革。
养老金困境呼吁变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3月7日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养老金收入大约为1.3万亿元,支出约为1.2万亿元,略有结余。据此,胡晓义称:“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如果仅从全部养老金收支来看,胡晓义上述表述符合事实。但国内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养老金目前收支仍有结余,但实际上全国多地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参与了收支核算,实际上是个人账户资金参与了社会统筹支付,也就是将未来的养老金填补了目前统筹资金“窟窿”。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目前中国城镇职工按照工资的8%缴纳养老金并建立个人累积账户,雇主按工资总额20%缴纳养老金,由政府建立基本养老金统筹账户。但是社会统筹账户收不抵支,占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形成了养老金收支缺口。
让国人更为焦虑的是,中国养老金实际收支缺口也继续放大。一个挑战来自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带来的财务压力。学者认为,随着参保人数越来越多,中国老龄大潮快速来袭,养老金的财务隐忧逐渐显性化。
如何变革?关键就是要解决“钱生钱”的问题。为此,郑秉文建议,中央应该成立一个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统一投资,运行模式应该模仿现在的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投资工具里面包含政府债、企业债、股权投资、海外投资、另类投资等多元化投资工具来分散风险。
一位养老险公司高管则建议,通过国有企业提高利润贡献度以及税收转换方式来弥补社会统筹缺口,才能减轻个人账户亏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