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显微镜>>百姓茶坊>>阅览文章
不必对林书豪的华裔身份过度联想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2/2/17 9:34:43 | 198次浏览

不必对林书豪的华裔身份过度联想

杨健 媒体人士

凭借近期的疯狂表现,林书豪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上了CNN的焦点新闻。大洋此岸的中国媒体也同步进行了报道,且报道的口径和火力有了平方级的提升。由于姚明隐退而陷入NBA情感空窗期的中国球迷,似乎在瞬间找到了心理寄托。

林书豪证明了华人(亚洲人)也能立足乃至主宰NBA,不过如若将林书豪简单等同于姚明,甚而把他当作中国人NBA之梦的盛大续演,那理智者就有义务提醒:梦醒之后,是否应该回头检视一下刚才那个梦的成色。

诚然,简历中“祖籍浙江平湖”六字和一张标准的华人面孔,令林书豪在中国球迷中赢得了高度的认同。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加州出生,哈佛毕业,主修经济学,辅修社会学。更重要的是,在林书豪简历中第一定语是“美籍华人”。换言之,无论中国球迷对林书豪有着何等天然的亲近感,他的身份——

在法律地位上,林书豪与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布什内阁劳工部长赵小兰、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相同,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也别无二致。区别仅是,林书豪、骆家辉等是美籍华裔,奥巴马是美籍肯尼亚裔。

在情感上,他们可以对父辈、祖辈的故土无限眷恋,可事实总是冰冷的,设想一下如若林书豪目前的势头延续并代表一支国家队参加奥运会,那他必定是成为詹姆斯而非易建联的队友。进而言之,一位身体条件并不十分出众的华裔青年经过多年努力,在一个其他族裔(主要是非洲裔)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域打拼出一番天地——这个绚丽故事,究竟是中国梦的色彩还是美国梦的色彩更浓一些?见仁见智。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国族认同中,文化认同历来是高于血缘认同的,据报道,林书豪几乎不识中文,在家里即便他母亲有时强迫他说点儿中文,但他还是习惯性地说英文。而在哈佛大学接受的美式人文教育和在NCAA习得的美式篮球暖场课程,则为林书豪在NBA一炮走红做了铺垫。

专业人士在剖析林书豪现象时总有个疑问:易建联和孙悦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篮球天分都毫不逊色,为何他们不能取得林书豪的成就?于是,列举了易、孙与林书豪在语言交流、文化融合、思维习惯等一系列环节上的差异。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差异何尝不是林书豪文化上是“香蕉人”的佐证?

因为林书豪是华裔而认同之、追捧之可以,将他视作NBA的中国元素亦可以,但一厢情愿地把中国人篮球梦包括强国梦寄于林书豪,就有点所托非人了。一如我们早先想当然地以为,骆家辉是华裔便会在美国外交政策层面对中国有特殊的眷顾。

至于美国媒体何以会对林书豪一反常态地青睐?NBA特有的商业嗅觉,使之更善于揣摩和利用中国球迷对林书豪的认同心态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与美国当下流行的“政治正确”或许也有所关联,与居社会主流的白人相比,少数族裔成长过程相对艰难,因此在权益争议和舆论表达上对之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好莱坞电影里不是有那么一种刻意的俗套吗——如果影片里只有一个坏人,那这个坏人肯定是个白人;如果影片里只有一个好人,那么这个好人肯定是少数族裔。林书豪在美国属少数族裔,美国媒体对他的特别关注,是否有这方面的因素?

华裔球员林书豪获得成功,中国人为之鼓而呼,美国人也会为之鼓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