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成为奢望才是大问题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1/11/23 8:11:01 | 337次浏览
公平成为奢望才是大问题
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
“长治公考”,应该又可以作为一个备选的汉语新成语。
11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出新闻,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宋江明在山西省长治市公务员考试中名列第一,因体检不过关最终落选,而宋江明自行到医院体检,次次达标。人们读到这样的新闻,相信已经作出了判断,宋江明是在官家体检中“被不达标”了。
然而,11月11日,长治市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关于考生宋江明体检不合格情况的说明”对事实进行“澄清”,称宋江明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检中两次不合格,为此领导小组还对他做了耐心的思想工作,而《中国青年报》记者王鑫昕在发表报道之前,“没有和我市招录部门有过任何接触”,暗示新闻报道有问题。
过了4天,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步认定宋江明体检结论有误,重新体检两次达标。宋江明终被录用,已经明确。又过2天,长治市宣布包括公务员招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波、体检医院副院长和医生在内共6人被撤职、停职、记过或解除劳动合同。至此,宋江明体检不达标被证实为故意制造出来的结论。
舆论对此事的追问一直没有放弃,从要求吹散长治公考迷雾,到嘲笑长治回应荒唐,再到追问谁该担责,直至质疑处理是否认真,层层推进,穷追猛打,可堪嘉许。
现在,事情可以说真相大白,只是撤职、免职的惩罚是否可以抵消刻意制造不公事件的责任,仍在探究之中。但我想,无论具体涉事人员得到怎样的惩罚,长治公考事件所揭示的问题,实在有着比惩处涉事人员更值得深思之处。
一个值得深思之处,是媒体报道长治公考异象后,众目关注之下,长治市公招机构貌似诚信,公然撒谎而又预留空间,还言辞暗示记者报道不合程序。公文严正,大印鲜红,为一个弄虚作假的官员背书。这固然可以见证官员赵波的恶劣,但也足以见证公共权力是多么容易成为撒谎的工具。
媒体报道原本只是质疑赵波作为长治公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翻云覆雨,所指为一个官员,而长治公招机构的公文回应,则将污秽扩大到长治公招体系身上。这既是权力可以作为官员行私之便的证据,也是官员对权力系统实用主义态度的证明。这既是官员弄权使巧的例证,也是权力对官员无所谓约束的表征。
另一个值得深思之处是,权力体系的纠错功能还剩下多少?宋江明“被不合格”以后,并非没有申诉,但并未得到稍微认真的对待。长治市人社局局长称宋江明“纠缠”,明告“即使体检过了,我也要让你政审不过”。电话打给长治市监察局,这个局反问宋江明“怎么知道这个电话的”,称“管不了”。打到山西省招考领导小组,答复管不了长治的事。长治“市长热线”只是“再给你登记一次”,这已是最客气的了。
这个青年找遍了权力体系内能够想到的所有机构,无一处能给他一个说法。直到媒体报道引起举国舆论关注后,事情才有了转机,而查处事件的过程中,长治市人社局、监察局赫然在目。这是知过而改,还是表演称职?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你遭受权力的不公正对待,那么一般情况下你寻求解决的过程意味着开始获得加倍的不公正对待。宋江明考得最高分,被权力做手脚而不予录取,这是第一种不公正;他为了获得公正对待而进行申诉,跟更多的权力机构打交道,便有了第二重、第三重……的不公正对待。
宋江明考试通过,通过体检就可以录取,而官员则可以让他两次通不过体检,医学在这里成为权力的道具。或许你会说,毕竟宋江明还是获得了考分第一,这可以说明这个社会还是有着可信任的机制。然而,你其实也不能肯定考试的公平,因为更多的报道告诉你公务员招考中有萝卜招考、官员子弟普遍高分之类的现象。
一个具体的事件,几个具体的责任人,是小事。人们普遍失去了对公平机制的信任,失去了对公正可以获得的信心,这才是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