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广角镜>>民生党建>>阅览文章
应用善行聚集正面能量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1/11/11 8:42:30 | 139次浏览

应用善行聚集正面能量

  吉林长春一家馄饨小店,一位行乞老人经常拿游戏币当硬币买馄饨,店主却一直不拆穿,每次都给老人一碗馄饨;河南郑州街头卖馒头的张老太经常不守摊,只放一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在“小悦悦事件”、“许云鹤案”频现的背景下,行善真的很难吗?面对“道德滑坡”的哀叹,如何看待身边普通人的善行?

聚集信任的正面能量

  “无人售馍”只因坚信天下无贼,张老太心体光明,而顾客也十分自觉,呼应着她的信任。基于善意想象的共情、互信,恰是这种默契的支点。

  在“一个馒头摊谱写的佳话”中,张老太和顾客们对善的坚守,绘出了爱心的图标。对等尊重,共同守则,让温情延绵。也许,他们无意于托起榜样作用、示范效应,承载道德增温的重任,但嘉言懿行,业已形成向善的助推力。

  当然,路不拾遗的高蹈境界,或许是熟人社会里的独特风景。若将语境置换,到了人情淡漠处,“无人看管的买卖局面”可能沦为乌托邦式的情景。在陌生人社会中,除了依赖道德自觉,更在于守则理性的根植人心。信任的濡沫,规则的制约,让人安分守己。这跟社会学里的“期待效应”很是契合——“信任、期待等具有激励的能量,可让人获取向上的动力,以免辜负他人,失去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在基础秩序崩坏、道德彷徨的语境下,信任、守则都尤显奢侈。冷漠围观、见义不为,在抽空着善的氛围;保身哲学的泛滥,在稀释着道德浓度。“小悦悦事件”引燃的道德焦虑,就加剧了你我的迷惘:一边是对冷漠鞭挞,一边又对道德重建手足无措。

  在此情景下,“无人售馍”像一汪活水,倾注在了道德洪流里。在冷漠的背影外,个体自觉织成了又一种道德镜像,慰藉人心。制度缺陷、法律困境应补全,而我们,也应培育呵护道德生长的心灵土壤。

  堆砌信任,涵养公序良俗,方能推动道德车轮的隆隆前行。美国社会学家贝拉曾说:“主动参与和积极的公民生活,对心灵习性的生成至为重要,它可以抵制个人主义的消极面,减缓分离性文化与聚合性文化的张力”。道德纵然在滑坡,我们也不能顺流而下,而应在心中栽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无人售馍”在为道德充饥。它让人懂得,蕴含在公民自身的情怀,可内缩为冷漠自私,也可外延为信任互爱。道德复苏,需要我们对善的坚守——哪怕它只是“涓涓细流”。

 行虽微小,善心乃大

  近日坐车出行,在车站看到一个老头儿正躺在售票厅门口,吃着拣来的食物。我见了如鲠在喉,遂拿出5元钱递给他,怕伤他自尊即转身离开。转身刹那他望了我一眼,只见他的眼睛深灰,脸颊凹陷,生活状况堪忧。

  这只是一小小个例,其实像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在很多地方都能遇见,或许就与我们擦肩而过。哪怕拿出一点爱心、行一点小善,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帮助和关爱。财富于人,会有“边际效应”。对于越需要的人,1元钱的价值越大。帮助那些急需帮助者,让财富增值,何乐而不为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谓“善小”,就是指小小的善行,是微不足道,是举手之劳,而不见得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功德、大善事。佛语说得好,一滴水中看世界。行虽微小,善心乃大。不一定非得有天大的功绩才值得做,一个微笑、一个扶持,能帮助一个人,能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返巢中”,都是有意义的大事。

  记得在网上曾看过这样一段倡议:“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其实,善行就在举手投足之间、俯仰坐卧之间、一笑一念之间,关键在于我们是“为之”还是“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