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高中将《圣经》纳入选修课 名额供不应求
作者: 徐明 | 发布时间: 2011/4/13 8:27:24 | 224次浏览
重庆一高中将《圣经》纳入选修课 名额供不应求
编者按:有人把基督教视为西方文化,因此不加分辨地加以拒绝和排斥。可是,从宗教史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发源于亚洲,是在中东的巴勒斯坦。当初耶稣基督降世,也是在中东的巴勒斯坦。后来,基督教传到希腊,传到罗马,传到英格兰,传到美国,改变了整个的欧洲文化,形成了今日所谓的西方文化的框架和精神。因此,追本溯源,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基督教本是亚洲的文化,是东方的文化。所以,是亚洲文化或东方文化改变了整个世界文化的蓝图,影响了欧美文化的现状。
长期以来,《圣经》一直被视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更是对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泽民同志曾说:“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而要了解宗教,不能不了解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所拥有的《圣经》。这对于青少年拓展视野,具有世界眼光,提升人文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为重庆西师附中将《圣经》纳入高中教学选修课叫好!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当你听到这样的言语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身处基督教教堂,在倾听神父的祷告。但是,你错了,这个声音是发自一处高中的课堂上。
这学期,西师附中开设了26门选修课,《圣经》就是其中之一。
老师旁征博引讲圣经
4月7日下午,在西师附中万象楼二楼一间普通的高一教室里,座无虚席,50名同学面前各有一本黑皮的书,上面有醒目的两个大字———圣经。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一名年轻的男老师讲述《圣经》里的故事。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的。爱是不加害于人的……”一个小时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将《圣经》里的名言拓展开来,同学们听得很过瘾。
这位老师叫李涛,7月份即将从西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的是文学理论。他提前应聘到西师附中担任高一语文老师时,恰逢高中新课改。学校提出开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有特色的、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选修课。老师根据特长申请选修课教学内容,由学校审批。 李涛认为自己对《圣经》有深入研究,就申请开设《圣经》这门课,最终获得通过,每周一节。
这是学校首次将一部宗教经典列为一门课教学,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报名踊跃。因每门选修课限班额50人,很多同学没报上名,深感遗憾。高一年级共17个班,报名选修《圣经》的50人来自15个班。
它是启迪智慧的书
高一13班代懿同学说,在接触《圣经》前,觉得它很神秘,脑海中浮现的是欧洲一间老教堂里,神父在祷告。但上了这门课后,觉得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很亲切。它用一些象征的手法,讲述日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用智慧化解困惑,“我觉得它是一本启迪智慧的书。” “理解《圣经》的伟大,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而课堂只是个窗口,为学生提供一个初步接触的平台。”李涛老师说,有人认为《圣经》是“神书”,在他看来,“神”就是“成道的人”,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完善素质,升华思想境界,达到心中那个崇高的目标。《圣经》包含许多人生哲理,而追求真理并不能等于迷信。
李涛说,《圣经》是西方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涉及历史﹑诗歌﹑法律﹑传记﹑预言﹑哲学﹑科学和励志等文章,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而西方文化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源于《圣经》。因此,了解《圣经》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和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