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子看见了老子圣像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1/3/22 8:39:35 | 147次浏览
如果老子看见了老子圣像
3月18日,老子圣像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揭幕。据报道,这尊老子像高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总投资2588万元。传说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德经》之处,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目前已建成为一个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区。
看到这则报道,我立即想到,如果老子见到了自己这尊雕像,会如何感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像可像,非常像?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碰到为所欲为的地方政府,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是老子。谁敢在财大气粗的地方政府面前,自称老子呢?
一家网站转载的这条消息之后有数以千计的跟帖,主要内容都是批评当地政府不惜纳税人财力打造这样的文化形象工程。网友追问,这样动用巨资,经过了怎样的程序,当地人大是怎样通过的?它是为经济回报呢,还是仅表达对一位古代先贤的敬意?如果是违规建筑,是否应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这几年祭祀先贤名人之风盛极一时,考古学家尚且不知的古人出生地、出生时间,地方政府却了如指掌,有时请一些专家来走穴式论证,有时就在相关新闻里加入“据专家考证”或“据史料记载”,一道借古还魂的大餐就呈现在世人面前。然后就是大造声势,就是营销与大兴土木,以及圈地招商。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提升了地方文化知名度还是成为文化泡沫,都不得而知。几年之后,那些签字搞文化工程的领导们就易地为官了。
孔子拜访过老子,回家后对弟子说,他就像传说中的龙一样。老子不喜欢多言,他所有思想用五千个字表达了,不复赘言。世人都知道强大、财富、权力、作为的价值,但老子却发现了另一面的价值,就是反价值:“反者道之动”。不强大、不富贵、无权力、不作为,更能给社会幸福和平安宁。如果地方政府真心诚心尊重老子,或读懂了老子,还会干这样愚不可及的劳民伤财的事么?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你既然拿老子当圣贤,为什么心中没有老子的道德精神呢?
中国史载的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社会极度贫困,连他自己想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都不可能。而他采用的国家指导思想是道家,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汉文帝与汉景帝之所以能开创伟大盛世,就是承袭了高祖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汉文帝的无为,主要是不擅用权力,不去造大皇宫、大城墙,而让百姓有所作为,开山林水泽之禁,让百姓获得更大开发空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汉代定制。他还废除区域间商业税费关卡,使贸易自由便捷。而自己宫中生活则极其简单,有一次他想造一个露台,当得知预算大约要花费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就放弃了修建计划。汉文帝去世时,也薄以瓦葬,即陪葬之物是简陋的器皿。
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统治国家,结果如何呢?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文景之治的70年间,百姓富足,仓廪堆满了粮食,来不及食用,甚至多到腐烂,国库里的钱财也太多,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
是用老子朴素的政治思想,使我们回到社会常识,还是用老子大造形象工程?灵宝地方领导选择了后者。皇权时代的君王,尚知爱惜民力,不肯花百金造露台,而当代人民公仆们,却花费数以千万计的资金,造一个巨大的塑像,这让老子情何以堪?但倘若把这些钱用来建希望小学或投入当地社保、医保中,固然造福百姓,但可能就没有影响力,对地方掌权者没有好处。集当地之财力干一件大事,就是造圣贤巨像供世人膜拜。
有时我想不明白,西方古代圣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闪烁的巨星,为什么其国家百姓没给他们造出巨大的塑像呢?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公权力实质没有任何力量制约,任何动议都可被人大、政协举手表决通过。上级政府发现问题时,他们事情已经做出来了,就等着剪彩与报道了。
看起来是给老子塑像,其实是给地方政府这个老子自己树像。像越高大,百姓越要仰视,仰视的仍然不是老子,而是地方政府的公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