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直播,“南京式问政”很给力
作者: 徐明 | 发布时间: 2011/1/14 10:04:12 | 183次浏览
述职直播,“南京式问政”很给力
12月22日,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一场各方看评议的特别节目,为南京政治生活中的年度大事——部门述职评议直播画上了句号。从11月22日起,南京市民直击了一场10集“岁末大片”,这就是由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联合组织的“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多媒体直播。南京市工商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等10个政府部门经历大考,520余万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电视、报纸等平台给政府“打分”。
“述职直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中央和多省市数十家媒体聚焦南京,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24小时”多次报道评议直播。江苏省12个省辖市纠风办现场观摩,国务院纠风办、江苏省政府纠风办先后充分肯定南京这一做法。
10场公开述职评议活动共搜集问题、建议768条,短短一个月已办结686条。述职直播的效应远不止于此,这场震荡波对干部与部门执政理念、对科学评官制度影响深远。
最大程度让最多的人参与
评议,年年搞,今年,南京把10家部门的评议搬上电视、网络、电台直播,摆在众目睽睽下,“评”出了大动静,有400多万人次收看评议南京电视台的直播,每场评议网络点击量过万。扬州纠风办科长杜彪现场观摩后说,这是一场声、光、网、电“四位一体”的公开述职,很有勇气。
多年担任南京市行风评议员的胡乐涛,亲身感受了部门评议在南京的嬗变。最早的部门评议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迄今已经成为政府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很多制度都有衰减效应,很大原因就在于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不够。”述职直播的主要设计者、南京市纪委书记龙翔说,让评议走进演播室,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
从过去几十位行评员关门评议,到现在数百万市民通过现场和网络参与,仿佛都握上了麦克风。90分钟的评议,局长发言只有6分钟,大部分时间让给百姓。给部门直接评议打分的80位市民代表身后,是无数关注的市民。“问题不麻辣都不敢提,怕被怪罪浪费机会。”评议代表马金这样说。
最大限度倾听群众声音
第一次,百姓诉求成为各个部门头等关心的大事,成为局长们最急着要捕捉的第一信号。在走上述职台之前,交通、物价等多个部门对数年来甚至十几年来百姓的意见、建议进行集中梳理、归纳,他们要把这些声音装在心里,带上评议台。
眼光向下转向群众,在评议现场处处可见端倪。在回答提问时,他们搓手、冒汗,紧张中是内心的敬畏,甚至在不经意的说话间,也体现着这种转变。最初的几场评议中,局长说的第一句话是“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在“向人民汇报”的述职评议中,“领导”还是被摆在了第一位。而到了后面几场,局长说的第一句话变成了“市民朋友们,大家好”,语言悄然转变。
“从来没见过局长们姿态这么低。”一位网友留言。“感谢这位市民的提问,马上我就去了解你提的这个问题”、“一周内给你答复”、“明天就办”……诸如此类,明确的表态答复在评议现场比比皆是。局长们没有食言,10家参评部门无不在评议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就召开会议,专门交流所受到的震撼以及研究如何解决百姓提出的具体问题。
“履职理念必须要转变!百姓的投诉就是领导的批示!”一位局长发出这样的感慨。
最符合百姓感受的分数
每场评议当场亮分,对此,记者向十部门负责人提过同样的问题:你觉得这个分数客观吗?无论得分高低,每位负责人都表示服气。南京市环保局以76.25%的满意率名列倒数第二,局长韦昌明对记者说,这个分客观,就南京的环境现状,过高的满意率反倒失真了。
如何科学评官?各地都在摸索。龙翔说,南京市在13年行风评议的制度探索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评议效果衰减、分数失真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只有客观、准确地评出一个部门真正的业绩,制度探索才是成功的。这次听到市民普遍认可分数真实,他感言:欣慰!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纪委已经明确,将把部门述职直播作为制度坚持下去。当下,已经在思考如何更加完善,更加客观、科学和准确。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说,用开放的民意、广泛的参与来监督政府,南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完善的是,民意的民主评价评估体系如何更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