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书市十大人物:大师村上春树慢慢走来
作者: 徐明 | 发布时间: 2010/12/31 9:36:05 | 190次浏览
2010年书市十大人物:大师村上春树慢慢走来
2010年书市:十大人物
2010年即将过去,哪些书籍值得珍藏?哪些人物影响书市,影响中国?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张炜
灵魂与执著的书写
3月,著名作家张炜,耗时22年著成长达450万字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用22年写一部作品,张炜用灵魂,用他的执著在书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写作?这个时代,又如何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张炜说,凡是好的作品,它必然要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就是说要让人向善,而不是向恶。《你在高原》被称为“最长的纯文学作品”,但是这个时代,“纯文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词汇,一切都应该交给时间,时间会做出最好的评判。
村上春树
承担人性的社会担当
5月,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1Q84》中文简体版问世,首印量高达120万册。用村上春树自己的话来说:“《1Q84》写了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的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1Q84》体现了村上在文学里的社会担当性,是向奥威尔名著《1984》致敬的一部作品。村上的小说弥漫着的矫情、空虚、无奈,正迎合了年轻人莫可名状的忧伤小情绪。如今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不再需要道德情操、宏大意义,甚至不再需要故事,只要有感觉就行,就算是偶尔触及一下久已麻木的灵魂,也只需轻轻一下,不需要击打,只喜欢抚摸。也是因此,如今中国读者捧读村上,和当年热议昆德拉、卡夫卡颇为相似,看到了一位文学大师正慢慢向我们走来。
吴冠中
吝啬与慷慨的大师
6月25日,一代国画大师吴冠中,在北京去世。虽然艺术成就享誉世界,但吴冠中非常自谦,正如其自传的书名《我负丹青》,觉得自己虽然搞了一辈子的丹青,却并没有画好。一个“负”字意味深长,道出了他在艺术上的永不满足。他坦承,自己“下辈子不当画家”。而事实上,他将他一生的热诚都奉献给了艺术。继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之后,吴冠中成为了中国当代画坛的又一位大师。吴冠中的画作折卖总成交额17.8亿元,在中国古今所有画家中,仅以0.4亿元之差次于齐白石。对此,吴冠中却看得淡然,生活依然简朴,理发就在马路边的摊子上,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却将自己绝大多数作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内外的美术馆。
麦家
新智力特工挑战
7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风语》第一部终于出版。《风语》尚未出炉之前,其动静已经一波连着一波。一千万版税引发广泛争议,也引出麦家自己的辩白,他一直强调出版方应该看完稿再说。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极大关注。麦家的文字诡谲幽邃,情节引人入胜,深受喜欢脑力挑战的读者的欢迎。《风语》不是一部传统的谍战小说,更像是麦家定位的“新智力特工戏”,有谍战背景,却不是以悬疑剧情取胜,这也是麦家以往的破译小说中没有的。麦家一切作品的真正支点,始终是“力”。一种生命强力,或者叫做意志。麦家的文学意义在于他对意志的深入追究和不断发现。
韩寒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在推迟了近一年后,7月,韩寒主办的杂志《独唱团》终于面世,一上市就引发抢购的狂潮。出版给出的数据是,首印五十万册在两天内被经销商一抢而空。可《独唱团》终究只是一本“文艺杂志”,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9月,韩寒把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略带阿Q精神的话牢记在心,并且身体力行,从创办杂志开出天价稿酬,到卖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附送纯黄金,其做法不得不让人惊叹。韩寒的本质影响力也在于“真”,而不是思想。在社会上充斥着套话、空话之时,韩寒敢于“逆潮流”,用一种老辣的文风针砭时弊,自然会得到众星捧月式的拥戴,他也就顺势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白岩松
触摸时代最敏感的神经
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事实上,他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新闻领域,他在有限的范围内,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善于表达。9月,他推出《幸福了吗》,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纪录。白岩松自称是“一个不顺从的群众”,可他更关注个体的命运,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发展。他颇为沉重地思索着:“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此刻,他对当下国人的幸福感给予了一针见血的“诊断”:并非时代造成人们不幸福,而是现在到了一个人们开始关注幸福的时代。白岩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这个人物的意义在于,怎样以个人的方式借助大的媒体平台,对现实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郎咸平
为什么过日子这么难
9月,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出版《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提出,不是中国人不勤劳,而是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太难。正如郎咸平在书中所说,在中国做事难,做人难,过日子更是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看不到老百姓的种种难。这正是本书发出的一种呐喊。有人说郎咸平是中国最有良心的教授,他说出了真话、实话。他没有高深的经济理论,从不缺乏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老百姓喜欢他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是拥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突出的知识分子,并且敢讲真话。
略萨
诺贝尔奖迟来的“爆炸”
10月,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略萨。略萨是拉美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也是28年来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拉美作家。就其知名度而言,略萨可谓众望所归,我国已经出版了他的全集,有的中国作家的作品也受到了其风格的熏染。略萨自己就曾经说过,作家不能以得诺贝尔奖来考虑写作。早年的略萨崇拜卡斯特罗,但一位诗人在古巴入狱,让略萨倒戈到自由主义与右翼阵营。他曾参加秘鲁总统竞选,失败后,移民西班牙。但是到了西班牙,他没有支持西班牙右翼政党,而是站在了社会主义立场,并且参与了那里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行动。我们可以继续期待,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中,略萨继续向世人贡献他的求索精神。
杨红樱
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11月15日,“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公布,杨红樱以2500万元的版税收入夺冠。这个结果让很多人不服,首先是因为一些人知道杨红樱是谁,至少她没有韩寒、白岩松的名气。但这个结果却是意料之中,因为杨红樱是个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被誉为当今中国孩子最喜爱的文学读物,销量高达1600多万册。不可否认,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然而,“新首富”的头衔,却使这位为孩子们的心灵书写故事的女作家,背负上了另外一种极具争议性的身份。杨红樱将自己归为蹲着写作的作家,她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与她的作品相遇,孩子们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触摸到了自己的心跳,给孩子注入了成长的力量。
江平
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
12月,深圳“年度十大好书”推出,法学家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最终以最高票数荣居榜首。在这本书中,江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力量,非常让人尊敬。作为一名学者,江平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每每在重要关头为私权、为“法治天下”高声呐喊,被称为中国“法学界的良心”、“时代的法学教师”,其标志性名言“只向真理低头”,已成为其人生的真实写照。江平的八十年,不仅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长卷,更锻造出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