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二次放号”问题为何难破?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24/4/7 8:51:05 | 376次浏览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科普视频中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随后,该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群众广泛热议。
“徐督督”在视频中表示:“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上述操作的可能性得到了运营商人士的认同。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这一触动消费者神经的说辞的背后,是注销后的手机号会被重新投放回市场的现实问题。第一财经记者咨询电信专业人士后了解到,这一操作通常被称为“二次放号”,而“二次放号”带来的麻烦已困扰消费者良久。
问题存在良久
4月6日,第一财经记者就“被注销的手机号是否会重新回流市场”这一问题分别致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随后记者均得到了“有可能会重新投放”的答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运营商确实会将注销的电话号码重新投放回市场,不过这一流程必须遵守工信部相关政策的规定。
记者查询到,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的规定:用户在欠费30日内未交费的,电信服务商可暂停相关服务,即“停机”;在停机后60日内仍未交费的,可终止服务,即号码注销;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二次放号)的时间至少为90日,称为“冻结时限”,时限过后号码即可再次放出。可见“二次放号”符合法律法规。
不过尽管手机号码注销后会在运营商处经历一段时间的“冻结期”,但是手机号注销后,与其绑定的银行卡或其他软件并不会自动解绑。早在2018年就有消费者在政府网站留言:“卡注销后所绑定的银行卡或其他软件并不会自动解绑。该号码注销后,通信公司在一段时间(90天)内不会出售该号码,但后期会继续出售。所以新用户有可能获得原别人的手机号,然后会登上原手机号没解绑的软件、银行卡或者支付宝,危及原手机号码主人的利益和安全。”
除了个人隐私账号可能会通过“二次放号”被泄露外,不少用户还曾因购得“二次号”而身陷被骚扰的苦恼。有用户在2019年的时候曾在政府网站上留言,表示其最近新办了一张手机卡,经常收到手机号之前绑定的银行对手机号前主人的信用卡的催款短信、电话等,而且换电话进行骚扰,不胜其烦。“想要解绑,银行要提供手机号前主人的身份证等信息,作为一个普通人实在没办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手机号的前主人。”上述留言人指出。
历史公开报道显示,“二次放号”给消费者带来困扰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而有关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却很少公开回应解决方式。有消费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向运营商反馈购买“二次号”被反复骚扰后,运营商将“皮球”踢给了第三方金融机构,建议用户向金融机构进行反馈。而作为用户则需要在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之间来回奔波才能得以解决。
很难全部解绑
“徐督督”视频发出后,手机号绑定应用的“一键查询”功能也随即受到关注。去年底,工信部“一证通查2.0”部分功能升级,支持查询的互联网应用账号的注册情况从此前的11个新增到16个。同时,还新增“解绑/投诉一键跳转办理”服务。
据记者体验,“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点击“政务服务”中的“一证通查”功能就可进入查询页面。进入查询首页面后,点击“互联网账号”,填写本人手机号、身份证号后六位和验证码,就能查询到主流互联网App和网站的账号注册情况。相关查询结果将在48小时内通过10699000统一的短信端口进行回复。不过,有消费者向记者反馈,不少与手机号绑定的常用APP“一证通查2.0”并未覆盖,且不会有人专门记住自己的手机号到底绑定了多少应用,在注销手机号前确保对其进行全部解绑是极难的。
目前看来,手机号与APP进行解绑是一项“大工程”,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不同应用解绑手机号的方式和操作不同,运营商也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操作,目前仅能建议用户在注销手机号前自行操作进行解绑。
而面对可能遗漏解绑的应用,用户是否有渠道查询到自己正在使用的手机号是否为“二次号”?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移动云日前推出了一款查询“二次号”的应用,其原理是在用户登录或注册应用时,通过比对号码的入网时间和应用的注册时间来判断是否为二次号。(网址:https://ecloud.10086.cn/portal/product/secondnumber),不过该应用目前仅针对企业开发者开放且仅针对中国移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