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望远镜>>管理典库>>阅览文章
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作者: 陈荣宝 | 发布时间: 2010/11/21 10:15:22 | 403次浏览

打造社区教育品牌 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关于江宁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陈荣宝

一、街道社区教育及现状

1、社区教育资源。江宁街道位于江宁区西南部,北靠古都南京、南接钢城马鞍山、东连禄口国际机场、西临浩浩长江。区域面积258平方公里,23个社区,8万8千多人口。辖区内江宁、铜井、陆郎三所市示范成教组成社区教育中心的“铁三角”。中小学、幼儿园各三所均为市级以上实验学校,还有社区市民学校23所。优质殷实丰厚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创设了美好情境。

2、提档升级工程。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07年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08年成功创建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09年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二、社区教育管理及成效

江宁街道社区教育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区教育局的关怀和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居民,与科普活动相结合,与社区工作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为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管理体制,街道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街道2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街道主任任组长,街道分管教育的副主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社区教育中心,统筹协调全街道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街道办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各项制度,将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千分考核,明确提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的发展目标,且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建立了以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为领导的、社区教育中心为指导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创建了以全员教育为基点、各类培训为重点、科普宣传为亮点的社区教育模式,促进了街道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落实党建“民心工程”、推进社区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做好社区教育工作构筑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强化管理,成效显著。社区教育工作力求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年召开成人教育工作会议2-3次,专题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街道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每月有活动,周周有安排,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要求社区教育中心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到按需施教、学有优教、学以致用、注重效果、形成特色。

1)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各社区市民学校制定了全年社区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全年活动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有“三有工程”的就业培训,有计生、健康、妇女权益保障知识竞赛,有法制、党建、青少年教育座谈,有建设和谐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的关爱活动;街道科协、计生、工会等部门开展科普下乡宣传咨询活动,针对市民需要,内容活泼生动:有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出行安全、科学育儿等等,所发放的书刊、杂志、科普知识卡片等难以计数,深受市民欢迎。

2)各类培训深入人心。创业培训让失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许多农民成了致富骨干;电子培训让众多年轻人接通了就业路;焊工培训让焊花飞出快乐的歌;缝纫工培训使富余劳力的愿望得以实现;保洁培训使保洁员心灵更纯洁;残疾人培训使残疾人的意志更坚……

3)教育科研喜结硕果。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街道注重加强对社区教育的创新研究,组织召开了社区教育研讨会,重点探讨了《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和《新江宁人素质提高研究》等,在三个方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是经常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好社会发展对社区教育的要求,摸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分析不同时期社会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不断开发新课程,通过调查研究,先后创编了《农民致富读本》《茶农手册》《两后生必读》《创业策略》《新市民教育读本》等社区教育课程,使课程建设逐步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区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群众越来越多,男女老少人人都在学习之中,居民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很少到社区的居民,现在主动参加各项活动;过去开会从不发言的,现在也滔滔不绝的讲起学习体会;过去被疾病折磨得无精打采的居民,现在对生命充满希望,对健康有了真正理解,对生活增加了情趣,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断的学习培养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广泛的兴趣、爱好影响到身边的人,渲染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涌现出一个个学习型组织、家庭和个人。

三、关于社区教育的思考:

1、创新活力,建立社区教育人才机制

加快社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一项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是一项公益事业,必须要有一支热心社区教育,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强大支柱和坚强后盾。社区教育要组建一支教学水平较高、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师队伍,由医生、教师、文化体育、法律等科技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成,以普及科学文化为已任,以自己切身体会、亲身经历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经常深入社区讲课。

2、贴近“三农”,彰显社区教育地方特色

社区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居民的需要,要将其打造成社区工作不可或缺的阵地。因而,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根据社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社区居民不同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诸如农业技术、缝纫机工、电子电焊、生活常识、德法常识、科普下乡等教育活动,形成自己的品牌。

3、树立典型,促进社区教育开花结果。

实践告诉我们:社区教育的发展完善,要不断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在全街道推广普及。为了提高社区教育水平,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总结经验,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市民座谈会,旨在征求对社区教育的意见,不断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以研讨会、现场会、演讲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广泛宣传。为调动市民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召开街道社区教育年度表彰大会,将对多名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促进社区教育在全街道开花结果。

今后,我们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竭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并以此为动力,不断丰富和提升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促进社区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才能,推动社区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进程,为社区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托起一片更为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