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何时也能“退休”
作者: 徐明 | 发布时间: 2010/11/1 10:41:49 | 320次浏览
孙维国 时评作家:农民何时也能“退休”
最近,关于退休年龄成为热门话题,但讨论得多的是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年龄问题”,很少有人讨论“农民退休年龄问题”,不是人们不讨论,而是农民压根就没有“退休”一说。
众所周知,尽管农民一辈子辛勤劳作,但到老时也余不了多少钱,有些人甚至还欠债。所以,农民不到实在不能劳动了,都不会停止劳作。然而,当真的失去劳动能力,如何安享晚年却成为许多年老农民的一块心病。而子女为了赡养父母推卸责任乃至拒绝赡养的情况,在农村许多地方时有发生,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社会“道德伤痕”。
现下农村,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对年老农民养老给予制度安排外,多数地区农民养老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不说农民子女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供养年老父母,单是为父母治病(人老了难免生病)便是子女不堪承受之重。所以有人提出,农民养老应从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可是,人们又忽略了一个“养老要素”,即没有经济支撑的养老,无论哪种模式也难维持。也就是说,年老农民要有“养老收入”——退休金,否则,即便社会养老模式完善,也难以支付庞大的养老开支。
农民养老问题说了很多年,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农民养老问题,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但按照现行“新农保”标准,农民老了一年只能领取不足1200元养老金,这点钱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一旦生灾害病,生活又将“不保”。
退休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在讨论“退休年龄问题”时,不能也不应该将农民排除在外,而且更应该将目光投向老无所依、老无所靠的农民。农民之所以“不到实在不能劳动了,都不会停止劳作”,说到底还是老无所养。毫无疑问,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如何让农民也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一道迈不过的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