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放大镜>>三农之友>>阅览文章
秋季“四注意” 养鱼肥又大

作者: 徐明 | 发布时间: 2010/10/12 15:23:54 | 115次浏览

秋季“四注意” 养鱼肥又大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大好季节,搞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试验表明,搞好此时期的管理可比正常管理增产30%左右。秋季养鱼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追肥培饵

  在秋季,应看水施肥,培育水中生物饵料,以满足鲢、鳙滤食生长的需要。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既可避免水质恶化,又可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一般亩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以使池水保持油绿色或茶绿色为宜。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500公斤,间隔7~10天施1次,能迅速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

  其次,秋季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大,此时,一方面要保证投喂足够的青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另一方面还须增投精饲料,可用麸皮、米糠、花生麸、黄豆粉等混合调配。每日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2.5%~3%,10月份后投喂量适当增加,以保证鱼类育肥长膘的营养需求。

  二、注意保持水质

  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所在。

  一般应每7~10日灌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20~30厘米;二是每亩水面泼洒生石灰20公斤。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改良水质和底质。以每月泼洒1~2次为宜。如是肥水塘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的鱼塘和配套禽畜场的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最好每亩塘用竹竿栏圈50~60平方米的水面,种上水浮莲和水花生等,以吸收过量氨氮,达到改良调节水质的目的。同时水花生叶还可饲喂草鱼。

  三、注意防止浮头

  到了秋季,精养密度较大、产量较高的池塘,由于投饵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这时,早、晚尤其是下半夜要加强巡塘。投喂时,一旦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塘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迹象时,则说明水中开始缺氧。

  如白天在水面可看到浪花,鱼群受惊后在水面可见明显的波浪,说明已经出现“暗浮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很有可能泛塘。当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增氧,或注新水进塘,增加溶氧量。如又无新水灌注,又无增氧机增氧,则每亩用明矾5公斤或20公斤食盐化水溶解泼洒,或用增氧剂按说明使用,同时应注意捞净水中杂质残草,以减少污染净化水质。

  四、注意防治鱼病

  在秋季,鱼类极易发生肠炎和烂鳃、赤皮等疾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草鱼肠炎病,又名“白露瘟”。在白露前后容易发生。病鱼体色变黑,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的用手轻压腹部,常有血脓流出。多数病鱼腹鳍、臀鳍基部充血。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呈紫红色,病鱼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不吃食,不久即死亡。

  烂鳃病,又名“乌头瘟”。病鱼体质瘦弱,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变黑,头部乌黑,鳃盖骨内表皮充血发炎,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不规则圆形的透明小窗,部分鳃瓣有缺损,常有淡黄色粘液和污泥等附着。

  草鱼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此病是因为拉网、运输或放养等操作过程中皮肤受伤,细菌侵入鱼体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发病轻的鳍末端烂去一段或鳍条间组织腐烂,鳍条散开。发病重的还伴有部分或全部鳍基充血,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出现块状红斑,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

  预防方法:(1)生石灰清塘;(2)在鱼病流行季节,用生石灰化成石灰乳液全池泼洒,用量为平均每亩每米水深用15~25公斤;(3)用二氧化氯或二溪海因全池减半泼洒;(4)磺胺类鱼用药品内服预防。

  治疗方法:(1)生石灰化成石灰乳液全池泼洒,用量同上;(2)用二氧化氯或二溪海因全池泼洒;(3)磺胺类鱼用药品内服;(4)中草药黄柏、黄苓等内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