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你愿意让孩子“子承父业”吗?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7/11/15 8:48:53 | 393次浏览
家长课堂:你愿意让孩子“子承父业”吗?
■话题
随着高考报名启动,孩子入学选专业又成为一些家长的关注重心。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时传来一些行业巨变的消息。还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从事和自己一样的职业呢?子承父业或另起炉灶,父母的职业“代际传递”在当今还流行吗?
据一项针对200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仅23.5%的受访者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现在的职业,41.3%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其中,高级技术工人、大学教授、律师、医生不愿子女从事自己职业的比例均超过一半。
孩子们是否愿意从事和父母相同的工作呢?父母的职业会对孩子的择业以及未来发展究竟有何影响?记者与多种行业的家长进行了交流。
■调查
李女士
新媒体编辑,11岁女孩妈妈
我家孩子说想做插画师或者动画制作者。她不愿从事我的职业,觉得太琐碎、麻烦。女儿喜欢有创意的工作,觉得自己满脑子故事。但据我观察,她办小报的时候会很注意报头设计、排版,肯定是受我的职业影响。
马先生
高校教师,12岁男孩爸爸
儿子的志向一直跟车有关,最新的理想是当汽车测评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很新奇的职业。他觉得父母的工作没啥意义和意思。反思一下,我们很少跟他聊工作,可能他看到的都是一些结果导向的工作过程吧,所以觉得比较无聊。
刘先生
摄影师,13岁女孩爸爸
闺女说,希望以后做一名职业旅行家,或者跟我一样做个摄影师。我们经常一起聊摄影、绘画,谈美学。与艺术相关的职业可能更容易影响孩子吧,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就喜欢上了。我认识几个画画超牛的孩子,父母都是搞艺术的。
王女士
急诊医生,俩孩妈妈
虽然我和先生都是医生,但我绝不想让那孩子以后从事医生一职。我希望把儿子的志向往别处引导。这一行受太多委屈,以前认为医生受尊敬,现在其实并不太被看好。孩子倒是想以后当医生的,我挺担心的。
路女士
初中教师,11岁女孩妈妈
我们夫妇俩都是初中教师,对孩子以后从事的职业不强求。女儿倒是挺想做老师的,我觉得也挺好,就是别教主课,太累了,女孩子能教教音乐艺术方面的课就挺好的。
■专家解析
职业“代际传递” 提升孩子优势智能是前提
特邀观察员:王海芳(北京教科院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在影响孩子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当中,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调查中23.5%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这个百分比看似不高,但可能仍然高出家长希望孩子从事其他某项职业的比率。
在儿童早期的职业幻想中,现实考虑极少,带有随机性,易随客观环境刺激而变化。父母浓厚专一的职业兴趣,对子女理想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那些在某方面取得一定成就、获得较高荣誉的家长,往往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家长职业决定着家庭的社会地位,也决定着家庭的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对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择业和就业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家庭有整合教育和社会优质资源和多种平台的可能性。
其 次,父母的职业会左右他们的教育方式。每种职业都有它的职业特性和职业技能,教育中,父母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职业资源,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提升孩子的某 项智能,这就会形成职业的“代际传递”。父母的首要责任是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然后在教育中给予各种刺激去发展孩子的优势智能,促进孩子成长,才能在孩子 职业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
助力孩子形成未来职业成功的能力
特 邀观察员:陈菲(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医学部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我们知道,孩子对各种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生活体验,而职业兴趣最终转化成为职业 理想与其成长经历和社会化体验密切相关。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超越了老师、亲友和同伴,是对孩子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人。
大量的研究表明,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避免孩子发生越轨行为或生活创伤,为孩子创造积极社交的机会,除了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还能开发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些都是孩子未来职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除 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父母不仅是资源的提供者(提供物资和精神支持),还对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发挥“形塑作用”,即将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偏好等以潜移默化 的方式传递给子女。加拿大学者R.Young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职业探索活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家庭整体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子女的就业目标不仅要达成 自我发展,还肩负着“家庭使命”,如实现阶层跃升、生活地迁移、成员团聚等。
当然,生活中常常看到父母利用资源和影响力帮助子女就业的情况,所谓“子承父业”,但这不一定总是好的。
北 京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好、学业表现差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亲友途径就业;使用亲友途径的强度越大,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更高。然而在其他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通过亲友途径就业的毕业生起薪更低。而且,很多时候在外人看来,他们工作中的成绩是因为父母庇护,导致孩子承受着过多的关注和压力。
宇航员、插画师、职业旅行家、汽车测评节目主持人……这些00后孩子想从事的职业,也是对父辈而言相对陌生的职业。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的职业将不断被创造出来,父母的经验会变得不合时宜。面对当下日益生态化、松散化的职业格局,作为家长更不应该以“总设计师”的心态操揽子女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应当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鼓励子女的自我探索和职业尝试。
■一线访谈
新时代孩子更遵循自我的选择
//d1.sina.com.cn/201711/06/1476384.jpg
特邀观察员:张静(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高三年级组长)目前我已带过六届高三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和父辈已很不一样。以往的子承父业的“传承”意识,在他们这儿并非第一选择,大多数孩子都是遵循兴趣爱好选择未来从业方向的。
孩子们接触的领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宽。互联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重要平台。他们的学习渠道非常多元、经历也很丰富,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判断。父母可能都跟不上孩子的发展,但可以将对自身职业和其他职业的理解有意识地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判断。
很多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个人的规划。我教过的几个孩子就是如此,大学学的是基础学科,在择业时接触到新型行业后,选择了与大学专业不甚相同的行业,如网络传媒、互联网运营等工作。
我觉得大部分学生不适合提前确定职业方向。特别是这样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应该有很多不断改变选择的机会。所以家长切莫强求“子承父业”。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只需将自己的敬业态度、职业精神展示出来,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选择。